雙11背後,電商和實體店都不容易
2018/11/13
推動網購擴大的是智慧手機的普及。智慧手機的電子支付操作便捷,而且商品不僅能配送到城市地區,也能送達農村地區,十分便利。此外,品質和安全性好的日本商品在中國很受歡迎。比起實體店,網購中商品種類更齊全,能夠容易地買到全球的各種商品,而且價格也相對便宜,這些因素也推動了網購的增長。
不過,網購也開始浮現出陰影。阿里巴巴2018年雙11成交量雖然同比增長26%,但增幅較2017年的39%放緩。網購快速普及,難以指望新顧客以從前的規模從實體店舖流入網路,這是增幅放緩的原因之一。
電商與實體店合作
近來,電商企業向超市和百貨店等實體店出資的情況接連出現。例如,阿里巴巴力爭實現結合網路和實體店的「新零售」業務,強化以零售店為「倉庫」、將店面出售的商品配送至消費者家中的戰略。不斷擴大與超市及百貨商店等店舖的合作。生鮮食品等從下單到配送僅需30分鐘。
這一網購動向也與中國消費低迷有著一定關係。其背景是中美貿易戰導致經濟前景不明朗。中國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7~9月的國內生産總值(GDP)實際增長率較4~6月下降0.2個百分點。GDP增速連續2個季度下降,中美貿易戰的影響開始體現在中國經濟中。在前景不可預測的背景下,電商的生存也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局面。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松田直樹、張勇祥 上海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