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用服務在日本遇到的2個障礙
2020/08/03
中國的滴滴借助應用人工智慧(AI)技術讓用戶迅速打到計程車,並通過這一服務取得了迅猛發展。在APP走向普及的2015年左右的中國,由於政府對車輛進行總量管控,因此計程車資源緊張。通過智慧手機可以輕鬆叫到計程車的搭車APP轉眼之間走向普及。
日本對搭車APP的需求本身不強烈
相比之下,日本原本就有電話預約計程車的習慣。而且日本城市地區車輛已經接近過剩狀態,巡遊的計程車也很多。與中國相比,對搭車APP的需求本身並不強烈。
法規限制也使得滴滴在日本的經營範圍狹小。在中國司機可以用私家車載客,這進一步增加了搭車APP的使用者,而日本則將以盈利目的的私家車載客視為「黑車」,原則未獲得允許。
實際上中國一開始也對黑車進行嚴格限制。但東京大學社會科學研究所教授丸川知雄指出,在中國「如果社會有需求,政府也也會對法規進行靈活調整」。對於黑車,中國地方政府對駕駛員條件和車輛條件做出具體規定。只要符合規定就可以運營,搭車APP也因此已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必不可少的出行手段。
共用單車也面臨法規壁壘
源自中國的共用服務當中,共用單車也面臨著日本的嚴格法規限制。共用單車可通過智慧手機APP來確認單車位置、解鎖、結算,作為一種便捷出行解決方案受到關注。中國大型共用單車企業摩拜單車(Mobike)2017年進入日本,在札幌市和福岡市提供服務。摩拜單車的日本法人還獲得了日本IT企業LINE的出資,曾力爭積極擴充服務網點。
![]() |
摩拜單車先在外國遊客較多的日本城市啟動服務(2017年8月,札幌市的體驗會) |
不過,日本禁止在公共道路上停放自行車的規定對共用單車的發展形成制約。共用單車在中國可以隨意停放,非常方便,吸引了眾多用戶,而在日本需要確保停放場地。為此。共用單車企業不得不與便利店或當地政府等進行單獨談判。由於承受不了時間和成本的壓力,摩拜單車於2019年事實上退出日本。2018年進駐日本的ofo也由於經營困難而銷聲匿跡。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