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的共同點是對減稅結束後的危機感。
「如果減稅措施退出,與歐美企業相比缺乏品牌號召力的中國企業將陷入最嚴峻的局面,這一點顯而易見」,廣州市內的中國品牌專賣店相關人士這樣説。各專賣店為了在減稅東風仍未停止前盡可能增加銷量而煞費苦心,進行降價。
專賣店根據銷量從企業方面獲得銷售獎金的機制也在強化降價。即使每台的銷售價格下降,通過增加銷量,專賣店獲得的獎金也將增加。
中國廠商此前曾經歷嚴峻的局面。新車市場在雷曼危機後出現需求下滑,2009~2010年得到小型車減稅的支撐,增加了銷售,但由於反向作用,2011~2012年再次陷入停滯。不過,這期間中國經濟保持較高水準的增長,支撐了各企業的經營,但如今的中國缺乏這種力量。
降價將損害品牌。由於品牌遭到損害,正在發生如果不實施進一步降價就銷售不出去的惡性循環,對此中國車企自身也存在危機感。在強勁表現缺乏真實感的「泡沫」市場上,中國企業能採取的對策正在減少。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中村裕 廣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