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證券監管當局近期重啟新股發行(IPO)。中國的IPO受股價急劇下跌影響自7月3日中止以來,將時隔約5個月再次重啟。首先預計年內將有28家企業上市。現在的上證指數較8月創下的低點相比上漲了2成。今年夏季成為全球性股價連鎖下跌震源地的中國股市,目前暫時恢復穩定。
11月26日的上證指數報收於3635點。較8月26日的收盤價相比上漲了2成以上。中國人民銀行(央行)多次降息,積極實施貨幣寬鬆,投資者的過度悲觀情緒有所減退。
證券監管當局判斷市場進入自律性恢復局面。在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首先將有10家企業先行上市,預計年內將有18家企業上市。福建省的調料生産企業安記食品等受上海股市暴跌影響,7月4日緊急暫停IPO。
在證券監管當局暫停IPO之前的7月2日,共有607家企業提出IPO申請。中國總理李克強呼籲「大眾創業」,認為新興風險企業的成長對中國經濟的未來不可或缺。證券監管當局有必要通過儘早重啟IPO從資金層面對新興創業企業提供支援。
在重啟IPO的同時還將實施制度改革。此前投資者參加新股抽選時必須預繳,今後將不再需要。證監會表示,6月上旬25家公司一齊上市之際,預繳金合計達5.69萬億元。投資者為了確保鉅額的資金而出售持有股票成為導致市場供需惡化的一個原因。
但是證券監管當局對新股上市進行審查的審批制仍然存在。中國的IPO從審批制向註冊制轉移,計劃委託證券交易所和證券公司等市場相關人士判斷可否上市和新股發行價格。受今年夏季股票市場陷入混亂影響,向註冊制轉移所必須的《證券法》修正的討論停滯不前,修改《證券法》的時間表仍未敲定。當局將繼續介入新股發行價格的制定。證券監管當局13日表示,為了避免對行情産生消極影響,將繼續壓低新股發行價格。
受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影響,上市企業的業績持續減速。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統計顯示,在上海深圳上市的2800家公司2015年1~9月期的純利潤僅同比增長1.6%。在鋼鐵和煤炭等供給過剩産業,接連有企業陷入虧損。
在貨幣寬鬆的背景下,投資者的過度樂觀情緒有可能再次與經濟的基礎條件偏離,繼而引發股票投資泡沫。為了抑制信用交易的增加,上海和深圳交易所從23日開始將信用交易融資的擔保比率從50%提高至100%,警惕投資過熱的情緒浮出水面。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土居倫之 上海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