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培育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特別提款權(SDR)」計價的債券市場。首先,政府下屬的中國國家開發銀行最早將在8月內發行SDR計價債券。自10月起,人民幣將被納入SDR貨幣籃子,中國希望以此為契機,提升人民幣作為國際貨幣的信譽,但存在投資者需求能否擴大等眾多課題。
首次發行SDR計價債券
國家開發銀行將發行期限6個月的短期債券。這是個別金融機構首次發行SDR計價債券。
國家開發銀行已將發行意向通知了國內銀行和10多家外國銀行,並向瑞穗銀行等3家日本銀行發出探詢,3家均表示將積極考慮購買。
國家開發銀行的發行額以美元計算預計為3億美元至8億美元左右。此外,中國多家大型銀行似乎也在計劃發行SDR債券。中國政府今後將允許國內的銀行間市場買賣此類債券。
中國正在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提高國際貿易和投資中的人民幣計價比率,發行SDR債券也是其中一環。SDR是IMF分配給成員國的一種虛擬貨幣,現在參考美元、歐元、英鎊和日元計算價值。IMF在2015年秋季決定自2016年10月起將人民幣納入SDR籃子。SDR債券的特點是能夠減少部分貨幣貶值造成的損失。
中國很難一舉實現「人民幣國際化」的目標。另一方面,中國也希望避免由於全面開放人民幣計價金融交易帶來的市場混亂局面。
為此,中國首先計劃擴大包括人民幣在內的SDR計價債券交易,進而提高人民幣作為國際貨幣的地位。另外,中國還有意擺脫在國際貿易投資的支付以及外匯儲備中過度依賴美元的現狀。
2009年,中國人民銀行(央行)行長周小川曾表示全球性金融危機導致美元的可信度出現動搖,並提議應該將SDR作為取代美元的主要貨幣。2016年7月,周小川在成都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也提出要擴大SDR的利用。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