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初,G20首腦峰會將在杭州舉行。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登場之前發行SDR計價債券,中國意在彰顯人民幣作為國際貨幣的「實際成果」。
前景不容樂觀
中國之所以要培育特別提款權(SDR)計價的債券市場,是為了向國內外宣傳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但以多種貨幣計價的SDR為避免匯率風險,交易十分複雜,投資者的成本也將出現膨脹。雖然中國政府希望將其作為提高人民幣地位的途徑,但市場能否順利擴大充滿不確定性。
一家人壽保險公司坦言:「難以管理匯率風險的債券不會成為投資對象」。中國政府縮短債券期限,也被認為是因為存在承接銀行必須一直持有債券到期這一前提。
利率將根據需求而定,但某大型銀行透露債券的預估年利率「僅為1%左右」,這也招致了投資者的不滿。考慮到資金籌措的成本,預計不少銀行將出現「虧損」。培育市場需要正確反映投資者的聲音。
由於SDR計價債券是強烈反映中國政府意向的金融商品,中國國內的銀行和在中國開展業務的外資銀行有可能購買一定數量的債券。
但考慮到歐美的金融機構等尚未發行過SDR計價債券,預計潛在需求不會太高。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上海 張勇祥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