説到底,日本料理風靡全球真的是日本政府的功勞嗎?25年前我採訪過一名在上海經營日本料理店的日本廚師,他的艱辛故事至今我都難以忘記。那時的上海,正宗日料餐廳屈指可數。就是想要提供日本料理,也找不到生吃的魚肉。這位日本廚師為了尋找新鮮活魚,走遍了中國各地。在交通和物流不發達的時代,運送新鮮活魚極其困難。我還記得當時他欣喜地告訴我「終於在福建找到了可以做壽司的白身魚」。應該説是這些無名的日本廚師把日本料理推廣到了全世界,而非日本政府推行政策的結果。
我覺得,中國媒體在報刊和電視節目當中報道日本經濟、文化和社會時,有些過分強調日本政府的作用。日本政府為強化某産業做了很多努力;為增加諾貝爾獎獲得者花了很多錢;為提高國足水準也做了很多努力等等……諸如此類。20世紀80年代以前,日本或許有過這種觀點。那時不僅在汽車、家電等工業領域,在零售業、文化、教育、科學等領域,日本政府也都或多或少地進行了指導。90年代以後的日本,儘管速度緩慢,但要求弱化政府力量、徹底推行市場經濟的聲音越來越強大,經濟活動當中,民間的相當大的部分成了日本經濟的主體。
當今,日本的每個産業都與日本政府的關聯薄弱。日本經濟和文化的興衰已不是由政府決定,而是由民間企業和民間人士決定。政府只是一個從側面支援經濟和文化發展的輔助力量而已。也許正因為這樣,力量衰弱的日本政府總是找各種理由,規劃需要花錢的「事業」。因為如果不這樣做的話,政府就拿不到預算,權力也無法維持。我認為媒體沒有必要維護政府的這種企圖。
我對中國媒體有一個期望,那就是報道日本,請多報道民間人士而不是政府。報道日本料理店受歡迎的程度,請去採訪日本廚師或是餐廳老闆,他們會告訴你日本料理風靡世界的真正理由。報道日本文化産業的繁榮興盛,請介紹那些漫畫家和動畫製片人的工作,而不是日本政府的「酷日本推進構想」。不僅是日本,在任何一個國家外國人採訪他國政府官員都是件不容易的事,但採訪民間人士卻輕鬆很多,總會有人樂意接受採訪。我希望中國媒體能少報道日本政府多描繪日本民間力量如何改變日本社會的景象。這也是中國未來的景象。
我有時甚至不懷好意地猜測,中國媒體強調日本政府的作用是不是在為中國的政府官員製造藉口? 日本政府這麼做了,中國政府也應該這麼做……為此應該成立新機關,增加政府預算,等等。各位中國朋友,如果有一天中國政府要派遣「餃子警察」調查世界各地的中餐館,認定哪家口味正宗,你會贊成嗎?嗯……要是自己當調查員,公費世界旅遊品嚐美食,會舉雙手贊成……。
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亞洲總局編輯委員 村山宏,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
專欄-日本人小聲説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