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是這樣!我明白了。鮫島先生是在中國長大的。他多愁善感的青春期是在和許多中國人的交往中度過的。與各種各樣中國人的交流塑造了他的性格。比起詳盡描述被捕經歷,深挖文革陰暗成為英雄,對他來説還有一種更加珍貴的東西,那就是創造一個中日兩國民眾能夠正常交往的環境。善意解讀的話,就是寧可捨棄記者的任務也要努力實現夢想。
有句話説出來恐怕很容易遭到誤解,日本人和中國人交往最深的時候也許正是在戰爭期間。在中日交戰期間,包括軍人在內的日本人最多時約有300萬人居住在中國大陸。由於日本軍隊慘無人道的殺戮行為,無數中國人慘死在日軍刀下。但另一方面,許多普通日本人來到中國,跟普通中國人交往。這些日本人常常與中國鄰居們一起吃飯、一起玩耍。少年時代的鮫島先生就是這麼一個人。
中國人和日本人親身交往的故事數不勝數。通過相互交往,中國人明白了並非所有日本人都是壞人。戰敗後日本人生活窘迫,卻有許多中國人伸手相助。甚至還有一些中國人領養了日本孩子,像對待自己的親生孩子一樣將他們撫養成人。這些日本人沒有受到中國人的報復,大部分人都順利回國。戰爭期間雖然是兩國的不幸時代,但中國人把日本人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來看待,日本人也同樣這樣看待中國人。
遺憾的是,生活在當今和平年代的兩國人們,相互交往的親身經歷越來越少。現在居住在中國的日本人最多不過20萬左右。而來日本的中國人也大都是遊客,不可能有什麼深入的交往。隨著媒體越來越發達,人們源源不斷地接收到各種資訊。媒體用自己的觀念把中國人和日本人塑造成了一種固定的模式。一個活在現實中的人既有優點也有缺點,但媒體製造出來的人要麼極端地壞,要麼極端地好。對於這種極端人類的恨與愛是毫無意義的。
在此我想懇請中日兩國年輕人,你們叫喊反日、反華沒關係,但先親身交往之後再開始憎恨對方也不晚。
鮫島先生於2004年12月去世。晚年他提筆撰寫回憶錄,採訪了在中國被關押時的相關人員,卻因病最終未能刊出。鮫島事件就此成了永遠的謎。
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亞洲總局編輯委員 村山宏,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
專欄-日本人小聲説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