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性的經濟危機爆發,日本企業開始走下坡路,以前吸收農村過剩人口的工廠難以擴大規模。因為吸收持續增加的農村人口的産業消失了。農村變成了地獄。一些村莊開始出現餓死人的情況,窮人將女兒賣做妓女。日本陸軍的士兵和軍官大部分都來自農村,以農村的困境為背景,侵略中國的想法取得了共鳴。日本過激派軍人向士兵和農民宣揚稱「去中國能得到耕地」。
無法向美國和印度等外國出口産品的話,日本就無法獲得外幣,棉花自不必説,連鐵礦石和石油等資源也買不到。過激派向工商業者鼓吹説,「到中國去賣商品吧,還能獲得資源」。因為經濟不景氣而傷腦筋的日本中小規模工商業者,以及貪婪地想獲得資源的財團都逐漸傾向於認可侵略中國的做法。年輕軍官之間還發出了「打倒腐敗的統治階層」的呼聲,接連發動了恐怖行動、軍事政變和叛亂。
1930年代,幾乎在日本擴大侵華行動的同時,日本國內的政治也陷入了混亂,統治階層做出妥協,認為這樣下去日本會發生共産主義革命。不想那樣的話,只能聽從軍隊過激派的意見。政府統管經濟的國家資本主義、法西斯主義崛起,還加強了言論控制。反對戰爭的人被關進監獄,沒有人能夠阻止軍隊的侵略行為。從中國人的角度來看,所有日本人都摒棄良心,變成了「魔鬼」。
1945年戰爭以日本戰敗而告終。戰爭結束時,美國的經濟已經復甦,鞏固了超級大國的地位。這時,美國停止了本國優先的貿易保護,對於戰前對德國和日本過於苛刻的應對造成兩國的法西斯主義崛起也進行了反省。繼續為難兩國的話,擔心會導致日德發生共産主義革命。最終,日本和西德都成為對抗共産主義的堡壘。
美國對日本和歐洲的重建進行了支援,面向日本開放了美國國內的市場。日本再次通過對美出口實現了經濟增長,新興産業得以重新吸收增加的農村人口。通過除了市場原則外,追求平等原則的日本型社會民主主義的綜合政策也取得了成功。也就是把從城市地區獲得的稅收用於農村的收入再分配政策。農村的困境逐漸得到解決,社會開始變得穩定。像戰前那樣呼籲戰爭的聲音消失了。
聰明的讀者應該已經感覺到日本的現代史與中國有非常多相同的部分。沒錯,中國也曾苦惱于農村人口的爆發性增長。1976年文化大革命結束時,很多農村人口都處於餓死的邊緣。鄧小平追隨日本的步伐,實施了通過出口振興産業的政策。農村的剩餘人口變身為工人生産工廠産品,通過向美歐日出口實現了增長。
吸收了中國的巨大人口壓力的是自由貿易體制,是美國、歐洲和日本的市場。如果全球都傾向於貿易保護主義,那麼越是農村人口多、貿易依賴度高的國家越難以生存。説了這麼多的日本現代史,不是為了給侵略中國找藉口,因為美國時隔80年選出了一位公然倡導貿易保護的人當總統。川普為了保護美國的勞動者,主張針對外國産品徵收高關稅。
全球化進程在世界各地引發了各種各樣的摩擦,但貿易保護並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如果全球都傾向於貿易保護,那麼對出口依賴度較高的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將變得不穩定,從而為戰爭打下基礎。川普將上台的現在,不是熱衷於討論日本和中國誰更受益的時候,而是中國和日本向世界傳遞只有自由的貿易體制才能支撐世界的穩定與和平這一資訊的時候。
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村山宏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
專欄-日本人小聲説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