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李克強指數」可信嗎
(2015/07/14)
-

觀察哪些指標才能了解中國經濟的實際狀態呢?很多觀察中國經濟的人都有這樣的困惑。李克強最近在公開場合談及重視的經濟指標,那就是就業的穩定、百姓收入的增長和能源消費的下降。有人開始將這3個指標稱作「新李克強指數」……
-
從90年代日本看中國「救市」後前景
(2015/07/13)
-

1990年代初,日本泡沫經濟崩潰股價急劇下跌,當時日本政府採取了托市、暫停IPO以及口頭干預等股價維持舉措。這與中國政府現在採取的舉措如出一轍。但當時日本的干預留下了禍患……
-
歐美緣何不肯撒手希臘
(2015/07/13)
-

「反對希臘退出歐元區」,在歐洲議會發表演講的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的態度非常明確。為實現區域內穩定,歐洲一直介入希臘事務。這一源頭甚至可以追溯到近200年以前。不過歐美的政策也給希臘埋下了危機的萌芽並使其膨脹……
-
中國經濟不好車企照樣賺錢的奧秘
(2015/07/13)
-

中國經濟減速,外資車企也面臨著嚴峻形勢,但銷量下滑並不意味著不賺錢。日産14財年就從中國賺到65.9個億。這是怎麼回事?外資沿用一般做法通常會碰壁,「中國特色」中有商機……
-
中國網購能否催生第二個快遞業
(2015/07/10)
-

漫步北京街道,經常會被悄無聲息的電動車小小地嚇一跳,他們就是快遞員駕駛的電動三輪車,穿梭在高樓大廈和狹窄小胡同,車上多放著消費者網購的商品。對於進城務工的農村青年來説,快遞已成為理想職業之一……
-
日本追趕德國工業4.0
(2015/07/01)
-

德國率先推進「工業4.0」計劃,致力於打造「終極製造業」。為了後來居上,三菱電機等30家日企也組成聯盟,共同討論共同探討工廠互聯的技術標準化,並力爭使其成為國際標準。這場賭上日本製造業聲譽的競爭,究竟勝算幾何?
-
美國尚未適應中美力量改變
(2015/06/29)
-

歐巴馬政權啟動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是在2009年,目的是希望將日益崛起的中國拉上同一平臺,緩和關係。然而,從2009年和2014年中國的名義GDP翻了一倍,而美國僅增20%。對於難以取得預想成果的對話,美國開始焦躁與失望……
-
「一帶一路」能否帶動中國
(2015/06/26)
-

修建鐵路已成為中國刺激經濟主要對策。可以看出中國難以走出依靠貸款增加投資這一傳統的增長模式。中國股市幾乎每天都流傳著「一帶一路」,但中國面向出口戰略的軌道看似仍未完工……
-
中國需要另外一種基礎設施建設
(2015/06/25)
-

浙江一個主要依賴漁業的小島,從上海倒船過去需要約4個小時,島上的漁村「後頭灣村」原本以漁業為生,興盛時曾居住著800戶人家,人口達到約3000人。但從1990年前後,這個村子開始一戶一戶地消失,現在只剩下一位84歲的老奶奶……
-
人民幣國際化不應是面子問題
(2015/06/24)
-

「不是假設納入的問題,而是何時納入的問題」,對於是否將人民幣納入國際儲備資産(SDR),IMF如此指出。中國為了讓人民幣成為第5大「國際貨幣」正以舉國之力推動人民幣被納入儲備資産,但如果一味追求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