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專欄

專欄

中日第三國合作中消失的泰國高鐵項目 (2018/12/14)

為合作在「第三國」推進基礎設施建設,中日曾將泰國的三座機場間的高速鐵路視為標誌性項目,然而,投標結果中卻沒有日本企業的名字。回顧整個過程,中日間「吳越同舟」的難題隨之浮現……
中國創新的源泉——不嚴謹? (2018/12/12)

如果問日本和德國廠商中國製造怎麼樣?估計大部分人會説「還在半路上呢」。在尊崇匠人精神的日本和德國人眼裏,中國不嚴謹,但這裡也許就蘊藏著中國創新源泉……
中國電影中略帶「江湖」氣息的男女--賈樟柯導演《江湖兒女》 (2018/12/10)

藤井省三:從全程用山西方言激情演繹大姐大風範的趙濤的身上,我聯想到了日本的黑道電影《極道之妻》系列中的主演岩下志麻……
企業經營者的「保鮮期」有多久? (2018/12/07)

有結果顯示經營首腦的在任期間在一定程度上較長的企業增長性更高。然而,從被逮捕的日産會長戈恩的事例來看,在近20年裏長期掌握經營大權的情況下,他自身似乎也錯誤理解了所處的位置……
「吃土」的人在增加? (2018/12/04)

原島大介:孫小姐雙11總共花了5000元,相當於自己一個月的工資。她每月還要交2000元房租,自嘲稱接下來半年只能「吃土」了……
中美都需正視兩敗俱傷的後果 (2018/11/30)

梶原誠:這次中美首腦會談只是最初一步,根本性的改變或許就是改變金融危機之前的「美國單極體制」,迎接「離不開中國的世界」這一新的世界格局,或許這是美國不願看到的事實……
從孫正義一枝獨秀看日本IT行業停滯 (2018/11/29)

歷史告訴我們,改變世界的是創業而不是投資。美國IT業既有投資人等「幕後英雄」,也有亞馬遜、谷歌創始人等「臺前演員」。日本只有孫正義作為投資人比較突出,新一代創業者沒能走向世界……
從戈恩事件看政府與企業的關係 (2018/11/29)

赤川省吾:法國的産業政策源自於二戰時以管制經濟為基礎的「國家積極干預」,因此法國政府對雷諾有著比作為單一大股東更高的存在感……
戈恩被捕事件中的日本國家利益 (2018/11/28)

桃井裕理:傳出來的馬克宏構想是將日産變為雷諾的全資子公司,生産遷往法國。「應維護日本的國家利益」……在日本媒體和網上,有聲音敦促日本政府採取行動。那麼日本的國家利益到底是什麼呢?
中國能源戰略打中川普「弱點」 (2018/11/21)

貿易戰下,能源領域出現兩個新動向。一是美國發起伊朗原油禁運,但豁免了中國。二是東芝出售美國液化天然氣業務給中國企業沒有受到批評。美國把中國視為「眼中釘」,為何卻在能源領域通情達理了呢?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