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專欄 > 日本應該向德國學什麼?

日本應該向德國學什麼?

2014/08/15

PRINT


  他認為德國對猶太人的大屠殺在人類歷史上是孤例,沒有與之類似的罪行。而日本的行為可與史達林時代的蘇聯,以及越南戰爭時的美國等進行比較。反過來説,日本還遭受過原子彈襲擊。此外,位於大陸上,國家被分割的德國和作為島國的日本,在安全保障的嚴峻性及面臨的外國壓力方面也是完全不同的。

  此外他還談到「德國在1970年以後開始領導人新老交替,使得面向過去的態度變得真摯。而在日本世代交替遲緩,東京審判和天皇的戰爭責任問題一直曖昧不清」。

  日本成蹊大學的歐洲政治史準教授板橋拓己認為,「對於德國而言追憶歷史不僅僅是出於道義,追求國家利益的政治意味也很大。不能説沒有欺瞞。但是政治家對於自己的言行會被怎樣解讀,隨之對國家的外交和安全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對自已的發言意味著什麼,有著非常清楚認識。在這一點上日本應該向德國學習。」

  聽到這些,筆者想到的是靖國神社問題。

  每一段歷史都有其特性,簡單地將其普遍化是危險的。但作為東亞國家的參考,經常被引為例證的是德國和波蘭的關係。

  波蘭有部分領土曾被德國統治,二戰中曾被德國佔領。二戰後,德國東西分治,波蘭與原西德的關係長期得不到改善。

  希爾佩特指出在這樣的情況下,從1960年代到70年代兩國宗教界人士的對話成了構築關係的第一步。他進一步談到「不僅僅是政治家,抓住民間、商貿等各種各樣的機會進行對話對於改善國家關係而言是不可或缺的。本來為了實現國家的和解應該使用政治上的資源,但是在政治資源難以利用的情況下,就更是如此。」

  板橋拓己教授指出:「在德國也有一些人認為,老是談過去,可以適可而止了」。但是即便如此,「‘不忘記’這一規範意識」,強有力的把控了這個國家。

  明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70週年。對如何面對戰爭,或者説如何面對戰後,日本將展現怎樣的姿態?這是道義問題,當然也是政治問題。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論説委員 小林省太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42
具有一般參考性
 
6
不具有參考價值
 
51
投票總數: 99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