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專欄 > 「虛弱北約」被忙壞了

「虛弱北約」被忙壞了

2014/09/26

PRINT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簡稱:北約)在9月上旬召開的首腦會議上,鑒於烏克蘭危機及俄羅斯的攻勢,決定建立快速反應部隊等。不過,已經成立65年的這個歐美軍事同盟,目前卻正處在從未有過的混沌之中。

        北約已無餘力

       「還希望將如何應對利比亞局勢作為議題」,在首腦會議召開之前的8月29日,義大利及法國等南歐4國在威尼斯進行了這樣的磋商。利比亞因遭到武裝組織等的襲擊,迅速陷入「破産國家」狀態,大批難民湧入周邊國家。

北約各成員國首腦一致同意建立快速反應部隊(9月5日,英國紐波特,AP)
      不過,在北約的首腦會議上,利比亞局勢並沒有成為重要議題。如今的北約正面臨著烏克蘭危機、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從阿富汗撤軍以及網路攻擊等重重問題,幾乎到了無暇顧及新問題的地步。

      蒙斯是位於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西南方向約50公里處的一座城市。北約的軍事司令部就設在該市的一處丘陵地帶。北約高級將領、最高軍事長官布里德洛夫就駐守於此。這個司令部雖然地上建築普通無奇,但在其地下深處卻擁有龐大的設施。建設當時甚至在構造上考慮到要能抵禦蘇聯軍隊突如其來的核攻擊。從這點上也可以看出,北約原本的目的是為了防禦外來攻擊並守衛歐洲,而司令部正可謂是實現「區域防衛」的象徵之一。

      但冷戰結束後,北約向東部擴張,並將任務轉向「區域外作戰」。就在歐洲安全被認為穩若磐石的時候,卻意外地出現了危機。

 「俄羅斯軍隊有可能進攻北約成員國中的波羅的海三國」,今年4月俄羅斯合併了克里米亞半島,在對此感到慌恐的美歐安全保障當局者之間甚至討論過這樣的「最糟糕情形」。如果俄羅斯軍隊為了分散西方國家的注意力,向對待克里米亞那樣,以「保護俄羅斯裔居民」為藉口發起進攻,與俄羅斯接壤的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等波羅的海國家將很快垮臺。

  美軍向波羅的海國家等緊急派遣了陸軍空降部隊等約800人。但是,如俄羅斯軍隊一旦展開行動,很顯然這種規模微小的增援將難以抵擋。

  有關軍事威脅的大小,一般需要以兵力等「軍事力量」乘以試圖發動攻擊的「意圖大小」來判斷。在冷戰結束後,北約認為即使俄羅斯具備軍事力量,也不存在攻擊意圖,一直缺乏警惕。但在烏克蘭危機中,俄羅斯的敵意有所顯露,威脅突然間變得巨大,對此北約心生畏懼。

  此次,北約決定建立快速反應部隊,在發生緊急情況時,最短2日內即可投入數千人規模的兵力。反過來看,此舉意味著目前歐洲沒有足已抵擋俄羅斯軍隊進攻的充足部隊。在冷戰年代,北約曾採取了「空地一體化作戰」的威懾態勢,以遏制蘇聯軍隊可能發起的攻擊。這樣的威懾態勢甚至最終將蘇聯逼入了自行瓦解的境地。然而如今,已經完全看不到過去北約的影子。

      俄羅斯發起「複合戰爭」?

 「必須聯合應對伊斯蘭國」,美國國務卿克里9月5日在首腦會議之際舉行的會議上如此呼籲。與會的10個國家除了澳大利亞之外,全部為北約成員國。對於歐洲的北約成員國來説,從子彈到戰鬥機,擁有眾多共同裝備,同時積累了區域外作戰的經驗。而對於美國來説,在中東等地實施有限規模作戰之際,北約可以稱得上是「最可以指望的夥伴」。

  如今的北約,與其説將回歸歐洲防衛的原點,不如説將自成立以來首次需要致力於兩面作戰,即歐洲防衛和區域外作戰。

  有分析認為在烏克蘭問題上,俄羅斯展開的是綜合各種對策的所謂「複合戰爭」。例如偷偷派遣正規軍士兵越境,以及在外交方面一度偽裝出軟化態度以擾亂對手等等。

  北約目前已經啟動針對「複合戰爭」的詳細研究。由於本國周邊也面臨同樣威脅,日本已經迎來相比以前更需加深與北約交流的時期。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高坂哲郎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16
具有一般參考性
 
2
不具有參考價值
 
3
投票總數: 21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