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搶在世界級企業之前採用尖端技術的情況一直在增加」,一家手機零部件廠商的負責人這樣透露。三星、蘋果都是年生産量以億為單位的「巨人」。因此,零部件供應商要對其確保供貨量並非易事,但小米卻不同。所謂「船小好調頭」,供應商在與小米的交道中可以更靈活的應對。零部件廠商的負責人表示,正是借助這樣的優勢,「(小米)在與世界級企業競爭時,推出了高性能卻低價格的手機」。
被動搖的「巨人」
隨著小米的崛起,世界級品牌的地位正在被動搖。
由於智慧手機銷售放緩,三星7~9月期合併營業利潤較上年同期減少了60%。此外,索尼也因為智慧手機業務的惡化,本財年計提了1800億日元的資産減值損失。索尼已在事實上決定撤換一直推動擴張戰略的索尼行動通訊社長鈴木國正。由於構建了與音樂服務等軟體融合的模式,蘋果表現依然強勁,但被迫與新興勢力同場競技的安卓陣營的大企業卻因此受到巨大衝擊。
智慧手機勢力版圖的變化還將波及零部件廠商。日本村田製作所本財年全年凈利潤時隔14年創出歷史新高。這是因為4~6月「面向中國企業的銷售額翻了一番」(社長村田恒夫)。另一方面,向三星等供應鋰離子電池的日立麥克賽爾的凈利潤則減少了一半。
據統計,智慧手機全球供貨量2013年已突破10億部。今後仍有望保持2位數增長,但市場的領頭羊卻很有可能發生改變。
「智慧手機的産業結構與個人電腦相似」,在索尼主導結構改革的首席財務官(CFO)吉田憲一郎如此表示。個人電腦生産也在向華人圈集中,大型企業紛紛撤出。憑藉2007年蘋果第一代iPhone 上市而形成的智慧手機市場在短短7年裏,就走上了和個人電腦相同的道路。
手機三國志(1)小米崛起
手機三國志(2)三星和索尼犯錯
手機三國志(3)牽動零部件廠商
手機三國志(4)改變日本模式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