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專欄 > 中國食品安全問題是文革遺物?

中國食品安全問題是文革遺物?

2015/06/23

PRINT

      被稱為「史上最嚴」的新《食品安全法》將於10月在中國施行。在涉及食品安全的事件層出不窮的中國,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將在多大程度上發揮作用?再往深一層考慮,威脅人體健康的重大食品安全問題為何又會在中國如此頻發呢?

      史上最嚴食品安全法真能奏效?

      新版食品安全法值得關注的一點是加大對食品相關事件的懲處力度。此前引發事故和事件的相關人員基本上只是受到行政處分,不過今後首先將判斷是否應追究相關人員的刑事責任。如果被認為可以追究責任,公安機關將迅速開展調查。

      負責食品安全法貫徹與實施的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的官員在記者會上表示:「有些違法者往往不怕罰錢,但是怕關,怕抓人」,並稱讚修改後的食品安全法對違法行為的查處上做了一個很大的改革。

      除此之外,新版食品安全法還針對毒奶粉等影響社會穩定的事件,大幅上調了處罰金額。由於網際網路購物不斷增多,為問題食品的銷售提供平臺的網站的運營者也將成為連帶責任對象。

      食品安全法繼承了1995年出台的《食品衛生法》,於2009年出台。受食品安全事故頻發影響,此次新版食品安全法的條款增加了50條,增至154條。新華社等媒體均將該法宣傳為史上最嚴食品安全法。

      在日本也發生過食品標識造假等,有關食品安全問題並不少。但比起中國的三聚氰胺奶粉、地溝油、皮革奶以及藥物殘留超標的豬肉等,日本的食品安全問題似乎無法相提並論。

      不過,日本也不能因「對中國食品的擔憂將對日本的農業構成東風」而高興。雖然在超市很少看到,但是已經有大量中國食材流向了日本的加工食品和餐廳等。況且在中國生活的日本人也不在少數。

  那麼,這些明知會威脅健康的食品卻緣何會在中國頻頻出現呢?如果問一問中國人,恐怕會有人回答「這是文革造成的」。由於自1966年起持續10年的文化大革命,中國的傳統價值觀被破壞殆盡,而隨之帶來的卻是「不能信任他人」的社會風氣。

      時間能否撫平道德創傷?

      在人與人之間相互充滿警惕的社會狀況未得到改善的情況下,經過1978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大步跨入了經濟至上主義時代。甚至連中國人自己都嘆息稱「拜金主義」盛行,人們開始追求財富,貧富差距逐漸擴大。在與滋生官僚和官員腐敗相同的土壤上,對他人的健康缺乏「想像力」的食品安全事件接連發生。

      正因為如此,中國政府在進行了充分準備的基礎上完成修改了《食品安全法》。此次加強處罰,或許對惡性食品犯罪將産生一定的遏製作用,但如果其根源在於因文革而遭到破壞的道德,就很難想像可以實現「標本兼治」。

      關於這一點,日本瑞穗銀行(中國)主任研究員細川美穗子指出:「中國的社會也在逐步變化。」她説:「在地鐵裏,開始能看到年輕人排隊等車,而不再像以前一樣的爭先恐後。」此外,在機場等窗口前排隊也成為司空見慣的景象。

      但在稍早之前的中國,車站窗口和商場櫃檯都非常混亂擁擠,甚至讓人懷疑人們的頭腦中是否存在「排隊」的概念。而在迅猛的高度增長環境下長大、獲得了富裕生活的年輕人們或許也開始擁有之前社會所不存在的「內心的從容」。

      當然,要改變13億人一直以來的價值觀並非一朝一夕。中國為了避免經濟出現混亂,正轉向重視穩定增長,但與此同時,設法改變不公平、不透明的社會規則或許也勢在必行。而在這一段時間裏,要完全杜絕嚴重損害中國食品信譽的事件和事故也許並非易事。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吉田忠則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37
具有一般參考性
 
2
不具有參考價值
 
23
投票總數: 62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