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展望:TPP觸礁或讓亞洲「迷走」
2017/01/06
東盟為了平等對待國力和經濟發展程度各異的成員國,採用所有與會成員必須達成一致的「全體一致」決策機制。也就是説,即使是弱小國家也擁有否決權。柬埔寨的政治和經濟地位在東盟內都是最弱的,但中國可以利用影響東盟的機構決策。同樣,經濟運作離不開海外援助的東盟主席國寮國,以及因國企資金醜聞和國內政治紛爭而陷入疲敝的馬來西亞納吉布政權對中國的依賴也在增強。
另外,由於産油量預計越來越少,由王族統治小國汶萊也表現出了親中國的動向。東盟內的TPP成員國馬來西亞和汶萊兩國今後可能會進一步拉開與美國的距離,轉而接近中國。隨著川普政權的誕生,原打算在東盟內擴大的TPP的基礎被動搖,基於規則制定經濟秩序的道路漸行漸遠。
對美國失望?
在商品、資金、人員和資訊方面擔任東盟樞紐作用的新加坡對川普政權的亞洲政策也戰戰兢兢。2016年8月2日,首次以總理身份訪問美國華盛頓的李顯龍與美國總統歐巴馬舉行會談,隨後在白宮召開的記者會上,他表達了對美國儘快批准TPP的期待。李顯龍的發言與以往一樣用詞溫和,不過他敏銳地暗示了東南亞各國是如何看待當時因面臨總統大選而迷失方向的美國政治。
![]() |
美國下任總統川普(UPI-KYODO) |
李顯龍當時表示,「TPP是美國再平衡(回歸亞洲)不可或缺的支柱。不僅是市場開放和制定貿易規則等經濟好處,作為安全保障戰略也至關重要」。
新加坡與汶萊、智利和紐西蘭一起,在2000年代率先描繪了TPP構想。使這4個小國集團簽訂「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P4)」,並使之生效的核心人物實際上就是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一説到TPP,很容易被認為是美國想出來的主意。但實際上,其原本只是以新加坡和紐西蘭為中心建立的小舞臺,大國美國隨後參與進去形成了現在的TPP。新加坡作為TPP提倡國之一,具有小國的志氣和自豪。
如果TPP擴大,本應按照新加坡的期待進展,但現在勢頭衰退。TPP設定了對亞洲新興市場國家來説可以認為是無法達到的高標準,一直以強硬態度進行交涉的美國自身現在卻要放棄TPP,亞洲各國對此非常失望。不,逐漸蔓延至東盟各國政權的感情與其説是失望,不如説是不信任。再進一步説,也許更接近憤怒。
李顯龍忠告美國
李顯龍以「雖然無意插手美國的內政問題……」為開場白,接著用罕見的熱情腔調表示,「從美國參與亞洲地區事務的觀點來説,美國的名聲已經岌岌可危。(中略)人們在教堂等待,但如果新娘不出現,大家恐怕會深感受傷。不但傷害感情,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還將蒙受實際損失」。
TPP協定第30章的「最終規定」裏有關於協定生效的規定。該條款為,初始加盟國、即日美和新加坡等12個國家必須全部在2年內完成議會批准等國內手續,或者合計國內生産總值(GDP)佔初始參加國85%的至少6個國家完成國內手續,協定方能生效。從TPP區域內各成員國的GDP來看,僅日美兩國就佔約80%,因此日美兩國只要有一方缺席都無法滿足佔85%以上的條件。也就是説,TPP要想實現,日美兩國的批准是必不可少的條件。雖然日本的安倍政權不受美國動向影響,先行推動了TPP的批准,但如果美國不行動將沒有任何作用。
川普政權的誕生使TPP遭遇挫折後的亞洲經濟秩序由誰來構築?現在還沒有看到答案。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太田泰彥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