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專欄 > 中國企業進軍國際市場成功的關鍵

中國企業進軍國際市場成功的關鍵

2017/08/31

PRINT

 

  近年來,在日本市場,中國企業的高品質産品也在逐漸增加存在感。以家電連鎖店和網店的銷售數據為依據的「BCN排行榜」顯示,華為在2017年上半年無鎖版智慧手機的銷售量中排名第一,銷售量同比增長300%。拉動其銷售量的是「高品質」的高端機型。此外,在民用無人機領域全球份額第一的大疆創新科技(DJI)也在不斷推出高性能産品。

 

試騎摩拜的日本年輕人(8月22日,日本札幌)

 

  不僅是華為和大疆等製造業企業,在中國的IT服務領域,也開始瞄準國際市場。2017年7月,摩拜單車(Mobike)設立了日本法人,率先在北海道札幌開展業務。日本是摩拜單車進軍海外繼新加坡和英國之後的第3個國家。此外,阿里巴巴的「支付寶」也即將開始提供面向日本人的服務。

 

  來自中國的創新挑戰世界的行動受到期待。但另一方面,由於開展國際業務的歷史比較短,中國企業的信譽似乎仍未在世界範圍內完全確立。有觀點指出,「在中國企業拓展海外市場之際,個人資訊的保護或許將成為課題」(日經中文網)2017年8月16日)。此外,德國統計公司Statista和Dalia Research聯手對全球52個國家的約4.3萬人進行的品質形象調查「Made-In-Country Index 2017」顯示,「中國製造(made in China)」排在最末位的第48位。

 

  100元紙幣這種「紙片」之所以能作為100元流通,是由於使用者相信其具有100元的價值。信用成為現代經濟的基礎,市場經濟無疑就是信用經濟。

 

  在消費者心中的信譽正是企業發展的基石,是成功拓展國際市場的必要條件。但是,信譽並非一朝一夕可獲得。中國企業能否腳踏實地付出不懈努力、贏得在全球市場的信譽?中國企業今後的活躍值得期待。

 

西村友作

  西村友作:  

  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副教授,1974年生於日本熊本縣。1995年首次訪問深圳,隨後決心到中國留學,自2002年起在北京生活,2010年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隨後成為被該大學正式錄用的首位日本人專職教師。兼任日本銀行北京事務所客座研究員。專業是國際金融。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349
具有一般參考性
 
272
不具有參考價值
 
288
投票總數: 943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