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傻錢」能否改變關係到民族復興
2017/11/29
梶原誠:中國的投資銀行家似乎重新開始活躍起來。原因是此前阻礙中國企業進行海外併購的政策限制出現了鬆綁的苗頭。
「已經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預計併購活動明年將會再次擴大」,10月19日在上海召開的企業併購相關人士研討會上,一位為中國企業提供指導的歐洲銀行家這樣強調。
目前中國對海外企業的收購正在銳減。為維持人民幣的信用,政府剎下了資本外流的煞車。根據湯森路透的統計,被迫撤回的收購今年已經達到60起,是上一年的2倍以上。
對人民幣的擔憂已經告一段落。為支援購入人民幣而在去年急劇下降的中國外匯儲備至9月份也已經連續8個月增加。
政府放出放寬限制的信號。8月份在繼續限制購買房地産等投機性對外投資的同時,公佈了支援對「一帶一路」戰略和獲取資源等國家長期發展不可或缺的領域進行投資的標準。尤其是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國家主席)在十九大上提出「形成面向全球的貿易、投融資、生産、服務網路」,顯示出積極姿態。
中國企業對澳大利亞企業的收購突然激增,這一「奇特現象」也許傳遞出某種訊息。1~9月的收購額達到60億美元,是上一年同期的3倍。在排名前10的收購案中,有5起都是戰略領域的資源與能源類企業。
看著掙錢機會的回歸,投資銀行家們正盼著隧道口的到來。但有沒有危險呢?
「傻錢」——在中國對外投資最為活躍的2016年,據説中國資金在美國矽谷很被人瞧不起。因為對於美國投資者猶豫不定的可疑高科技企業,中國資金仍出手闊綽地投資。當中國資金再次面向世界時,會不會獲得同樣的綽號呢?
對此需要關注三個焦點:一是能否以適當的價格收購。根據美國波士頓諮詢集團(BCG)對全球併購活動的調查,代表多少年可以收回本金的「EV/EBITDA倍率」在2016年達到13.6倍。1990年以後的平均值為12倍,已經是連續4年超過這一數字,與雷曼危機前的倍率相當。
主導價格上漲的因素就作為買家存在感越來越強的中國企業。2015年收購的紐約巴卡拉酒店平均每間客房價格超過200萬美元,創下新的歷史記錄,瞄準中國人的海外旅遊熱而競相收購酒店成為廣泛關注的話題。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