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對「龍」動怒的結果
2017/12/04
印度認為中印兩國能共同崛起,一直想和平共處。但不得不承認中國並沒有那麼想。因為中國明顯想壓縮印度的生存空間。據悉,印度總理莫迪的這種想法越來越強烈。
中國好像低估了印度的反抗。因為在中國看來,一帶一路構想的重點是應對美國,建立中國主導的秩序,而非包圍印度。
即便如此,印度依然認為這是對自己的挑戰,已經開始重新審視對華政策。其結果之一就是中印邊境問題。
![]() |
中印兩國1962年交戰,目前邊境依然存在爭議地區,而且面積跟馬來西亞差不多大。
目前兩國軍隊偶爾還會發生越境事件。印度的軍事專家表示,對於中國軍隊的越境,一直以來印度政府僅僅提出抗議,對於派出大規模部隊持謹慎態度。這是因為印度不想加劇與中國的緊張氣氛。
不過莫迪總理最近改變了方針,在中國軍隊越境時轉為採取迅速、強硬的對抗方針。因為莫迪認為如果顯示出軟弱的態度,中國方面將更加強硬。
這一新方針立刻得到執行。從6月開始的約2個半月時間裏,印度軍隊與中國軍隊在中國與不丹的邊境對峙,軍事衝突一觸即發。
印度為對抗中國,向邊境線派出了500多人的部隊,在後方又集結了1萬多兵力。自中印戰爭以來,印度方面投入如此多的兵力與中國對峙還是第一次。
對華觀的冷卻還在印度外交中表現出來。
9月在紐約召開的日美印外長會議上,日美兩國再次提議創立日美澳印4國外長會議。印度此前由於顧及中國一直對此態度消極,但本回首次顯示出積極姿態。
莫迪政權除了加速與美國的軍事合作外,還著手向越南等與中國存在領土主權爭議的國家提供軍事援助。其目的明顯是牽制中國,中方也提高了警惕。
目前問題是,中印兩國是進一步加深對立,還是不久之後出現關係改善。即使存在各種曲折,但從長期來看前者的可能性很大。自中印戰爭以來,兩國之間的不信任感不斷積累,一帶一路構想成為導火線。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