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統計改革是改變經濟體制契機
2017/11/30
GDP統計的虛增無疑是違規行為,但在問題曝光後,虛假的數值將煙消雲散。但是,如果地方政府為勉為其難地推高增長率而刺激經濟,後遺症將影響實體經濟。房地産開發就是典型。中國的房地産投資並非以民間為主體,地方政府為增加財政收入而推動投資的情況很多。
這種經濟運作的基礎,並非是刺激需求,而是從生産端觀察經濟的思維。肖敏捷指出這就是「計劃經濟最初的思維方式」。如果政策的背後存在民營企業自由而高效的競爭能激活經濟這種思維,就將形成與目前不同的經濟運營。但由於情況並非如此,即使中央反覆告誡過剩投資,但在地方的主導下,似乎在説「下有對策」一樣,仍不斷展開投資,與其他地方展開競爭,這種事態一直在持續。
中國的這次統計改革不僅限於數據收集和分析方法的統一,還將成為改變「地方政府是主角」這種經濟體制的契機。對於經過十九大進一步鞏固執政基礎的習近平,有批評稱在政治方面正在加強打壓,但要改變至今仍明顯保留的計劃經濟色彩、中央和地方在前進方向上發生分歧的結構,需要強有力的權力基礎。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吉田忠則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