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專欄 > 日式植物工廠能否適應中國水土?

日式植物工廠能否適應中國水土?

2018/03/19

PRINT

  與之相對,在採用LED和螢光燈的人工光源型植物工廠領域,日本技術被認為具有國際競爭力。千葉大學等積極展開植物工廠研究,MIRAI的前身公司就是利用千葉大學的技術成立的。

 

  日本對植物工廠的研究開始於1970年代。多年來始終處於研究階段,例如弄清照射哪種波長的光植物才能生長好等。直至2009年,日本經濟産業省和農林水産省開始提供幫扶,自那時起才作為業務正式發展起來。在餐飲連鎖店和副食店等,工廠種植的生菜和九層塔(羅勒)等得到廣泛使用。同時,有些超市在全店設置了工廠蔬菜的櫃檯。

 

  中國的植物工廠需求高

 

  不過,在日本進一步提高工廠蔬菜市佔率的難度很高。日本由於雨量充沛,氣候溫暖,種植農作物的自然環境優越。即使不依賴工廠,通常在農田裏也能培育出農産品。最近數年來,由於日本持續出現天氣異常,植物工廠的存在感正在提高。但到豐收時,如果蔬菜價格下降,工廠蔬菜就會從店裏消失,這種情況並不罕見。由於建設費、電費、人工費等高漲,很多蔬菜工廠未能盈利。

                  

  而在中國,西部地區缺水、東北地區寒冷,很多地區的氣象條件嚴酷、能栽培的作物有限。此外,過量使用農藥和土壤重金屬污染等,食品安全受到威脅。對於植物工廠來説,這些因素將成為巨大商機。如果在工廠裏生産,病蟲害風險較小,不需要使用農藥,還能防止遭污染的河水混入。

    

  與糧食自給率只有4成的日本不同,對於擁有龐大人口的中國來説,大部分食品依靠進口是不可能的。中國提出了實現白米和小麥自給自足的方針等,確保國內糧食供應成為政府的重大課題。植物工廠能夠使栽培環境與外部隔絕、生産安全的農作物,是實現上述目標的強有力選項。中國政府也越來越關注在工廠生産蔬菜。

   

  未來智農的白寶鎖表示,在植物工廠相關的中國研究機構裏,很多研究人員曾在千葉大學學習。通過這些人脈,把這種日本花費40多年培育的技術在中國推廣的可能越來越大。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吉田忠則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8
具有一般參考性
 
1
不具有參考價值
 
1
投票總數: 10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