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萬聖節(上)一個西方節日的日本化
2018/11/15
在川崎市主辦「KAWASAKI Halloween」的CITTA Entertainment公司的土岐一利常務針對已舉辦了22屆的萬聖節巡遊活動表示,活動參與者的扮裝水準正逐年提高,「每次都有新的表現者的出現,扮裝正在走向下一個新的層次」。他舉例稱,在2017年川崎市的該活動中,日本的鋼琴家屋敷華打扮成「半魚人」形象,在相關的扮裝比賽中摘得了特殊化粧獎。還有像以「怪獸(Monster)」為主題的扮裝方面,很多日本人還自己動手製作道具。他們用黏土或石膏製成模具,然後用液體橡膠定型製成道具的部件。不只是模倣現有的動漫或影視形象,而是通過自身的創意進行創造,這正將扮裝推向一個新的境界。
![]() |
運用增強現實技術,將他人的臉在螢幕上變為僵屍的「高科技裝扮」 |
當然不止如此。在萬聖節的「聖地」澀谷,雖然每年都聚集和充斥著形形色色的「表現者」,但他們也並非只是為了狂歡一下而已。在各個表現者之間,其實存在著激烈的競爭。被人們認可和好評的扮裝者周圍會聚集眾多捧場者和觀眾,而過時的裝扮則會受到冷落。日經新聞在一篇報道中將其形容為「萬聖節金字塔」。所有參加扮裝活動的人都為了登頂金字塔尖而用盡心思。
從如今在澀谷形成的「萬聖節金字塔」來看,以往具有代表性的「威利」、「小小兵」、「僵屍」等形象開始走向過時,基本已成金字塔底。「銀魂」、「海賊王」等動漫、遊戲類角色也趨於普遍。「SWAT」(特警組)、「性感警察」、「兔女郎」等作為可愛的形象深受歡迎但也已缺乏驚艷程度。如今,爭奪金子塔尖的是借助諸如增強現實(AR)等實現的高科技類裝扮以及緊跟社會熱點話題和人物等的與眾不同,或者説嶄新的構思設計。
![]() |
不過,也有相關人士注意到了最近出現的細微變化。長期觀察澀谷萬聖節活動的日本創意百貨店LOFT公司的橫川鼓弓表示,「不願在裝扮上花費太多精力,而是借助Ins(照片墻)、LINE還有部落格等社交網路輕鬆感受萬聖節樂趣的年輕人正在增加」。
據LOFT澀谷店表示,圍繞萬聖節的商戰,近年來用於扮裝的服裝等的銷售額相比以前出現了略微減少或者持平。相比之下,只要貼在臉部等就可簡單變身的「扮裝貼」還有輕鬆實現頭髮、肌膚變色的果凍膠等化粧品的銷售額則逐年上升。
「穿上精緻的服裝、仔細認真打扮後去參加萬聖節派對或巡遊的熱潮在2015年達到頂峰。如今反而是只在社交網路上分享一些照片,輕鬆享受萬聖節的年輕人更多」,橫川這樣説。
不管怎樣,與一味強調「恐怖」的西方本來的萬聖節不同,日本在加入了諸如「可愛」、「新潮」等各種元素後使其發展成為了一個扮裝盛會,並不斷實現獨自的進化。在其背後,存在無論如何也要通過打造商戰來刺激消費的日本國內業界抓住機遇,拼命催生和推高熱潮的客觀因素,也存在日本人本身對扮裝和節慶活動的熱愛,以及年輕人希望釋放壓力、更多展現自我的諸多社會和心理原因。
打造熱潮的人,樂於其中的人——在不同的思緒和心理等背後,流行趨勢一刻不停的向前發展和變化。萬聖節也絕不會是一個例外……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