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專欄 > 中國能源戰略打中川普「弱點」

中國能源戰略打中川普「弱點」

2018/11/21

PRINT

     

  第2是能源安全保障的冷靜計算。

   

  澳大利亞和卡達不斷啟動新增液化天然氣生産,目前國際供求方面存在剩餘。中國9月與卡達時隔10年簽署了長期採購協議,在替代美國産液化天然氣上沒有困難。

        

中國浙江省的液化天然氣接收基地(Reuters)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CNPC)經濟技術研究院的經濟學家吳珉頡斷言稱,美國産液化天然氣的價格競爭力不高,並非絕對必要。

    

  另一方面,因美國對伊朗的制裁和委內瑞拉的經濟混亂,原油産生了供給風險。從中國的能源自給率來看,天然氣為6成,但原油僅為4成。中國目前打算留下美國原油的採購選項也不難理解。

  

  第3或許是對美國政府的施壓。

   

  「違反能源生産和出口最大化這一目標的貿易政策應該終結」。在中國宣佈向報復名單中加入液化天然氣的8月上旬,美國石油協會將批評矛頭對準川普政權,而非中國。

        

  川普提出的放寬環保限制等政策獲得能源行業的支援。「美國的能源黃金時代即將到來」,他在在2017年6月的演説中如此宣佈,那時是在讓中國承諾促進液化天然氣進口之後。

        

  不過,天然氣的液化設備最低需要數千億日元規模的投資,如果無法確定長期穩定的買家,就不能推進開發。這一點與大豆和牛肉有所不同。中國如今是世界第2大液化天然氣進口國,而且遲早將超過日本。如果難以指望中國市場,美國的液化天然氣開發有可能陷入停滯。東京燃氣的原料統括擔當部長山田善久表示,「資源本來是賣方佔優勢,但如果考慮供求關係和美國頁岩氣的龐大儲量,如今是作為買家的中國的立場更強」。

    

  沒有中國這個巨大需求方,川普政權倡導的美國能源主導權就難以實現。正因為如此,美國在伊朗原油和東芝出售液化天然氣權益問題上,不得不對中國顯示出一定的顧及。中國當然不會忽視這種美國的「阿基里斯之踵(弱點)」。雙方圍繞能源資源的博弈在預測貿易戰的走向方面,稱得上不容忽視的因素。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亞洲編輯委員 高橋徹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27
具有一般參考性
 
1
不具有參考價值
 
2
投票總數: 30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