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經濟有「脫鉤」風險嗎?
2019/01/07
秋田浩之:美國和中國2019年不僅面臨對立,還可能面臨以高科技領域為中心、經濟聯繫趨於縮小的風險。這是因為為了保住在數位領域主導權,美國出現了減少中美高科技合作的趨勢。亞洲各國要站在中美哪一邊?或將出現不得不作出艱難選擇的局面。
針對中美對立的走向,如果最近詢問美國政府當局者,會得到這樣的回答,「即使對立加深,中美也不會陷入冷戰。這是因為與冷戰時期的美蘇不同,中美在經濟方面密切連在一起」。
![]() |
其含義是,中美在經濟上具有無法割斷的關係。不管在外交和安全保障方面如何碰撞,中美都將在進入冷戰之前踩下煞車。
反過來説,如果出現經濟聯繫也減弱的局面,中美的對立將陷入僵局,有可能發展為新冷戰。雖然中美經濟完全分離是不可能的,但或許存在雙邊合作趨於縮小的危險。
川普政權內的對華強硬派為了阻止高科技和重要資訊被中國得到,正在倡導被稱為「中美經濟脫鉤(decoupling)」的路線。該路線的一部分已得到實行,今後或將進一步加速。
具體來説有3項政策。第1是採取行動把中國製造的零部件排除出高科技和軍事相關産品,同時從通信基礎設施中排除中國企業。
美國政府2018年夏季禁止政府機構以及與政府簽有合同的美國企業使用華為和中興的設備。此外,還敦促同盟國和友好國家採取類似措施,試圖將兩家中國企業排除在「親美圈」之外。
第2是限制中國的對美投資。不僅是限制對高科技領域的投資,對象正在擴大至除此以外的領域。2018年10月,日本驪住集團(Lixil Group)試圖向中國出售在美國運營業務的義大利建材子公司時被美國當局叫停就是相關案例之一。
當然,如果只是這樣,即使技術合作趨於萎縮,但或許不能説中美經濟將邁向脫鉤。但更為嚴重的是,美國政府為防止中國的所謂「間諜活動」,甚至正在討論限制對中國人發放簽證。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