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經濟有「脫鉤」風險嗎?
2019/01/07
據稱不僅針對希望在美國企業工作的中國技術人員,還存在把理工科的學生納入限制對象的方案。在美國學習的中國留學生達到約35萬人,超過美國留學生整體的3成。如果中美的人員往來被築起高牆,影響遠非高科技限制可比。
從短期來看,這樣的潮流或給中國帶來比美國更大的打擊。這是因為中國為實現高科技強國,仍然需要美國的技術。
中國的半導體自給率被認為僅約1成,其餘都依賴進口。針對中興的手機,有估算認為約3成零部件和技術需要從美國獲得。
![]() |
中美領導人在阿根廷G20的晚宴上談話(Reuters) |
如果認為中美對立將長期持續,中國無疑也將尋求儘早減輕對美國的依存。
目前已出現跡象。中國領導人在2018年秋季以後,開始提及「自力更生」的口號。這是在中蘇關係惡化的1960年代,毛澤東表示建設國家不應依賴外國時提出的路線。有觀點認為,中國判斷從美國獲得技術將變得困難,希望推動自身努力。
美國啟動中美經濟脫鉤,中國也將轉動自力更生的齒輪。如果這樣的趨勢加速,中美的對立將不僅限於數字和高科技的主導權之爭,還可能接近像美蘇那樣的全面冷戰。
那樣一來,亞洲各國將不得不在中美之間左右為難。這是因為,可以想像的局面是,美國要求同盟國和友好國減少與中國的高科技合作。另一方面,中國則要求各國避免與美方保持一致步調。
即使作為同盟國的日本和澳大利亞與美國保持步調一致,但東南亞分為靠近中國的柬埔寨、對華警戒派越南和中立派印度尼西亞等,應對方法或各有不同。最終亞洲地區的裂痕也將加深……。
或許不符合新年的喜慶氛圍,但這樣的悲觀預期不時浮現。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評論員 秋田浩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