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市場國家爆買黃金
2019/04/08
工銀標準銀行(ICBC Standard Bank)的東京分行行長池水雄一指出,「俄羅斯央行的黃金購買對象多為國內的産金企業」。俄羅斯是每年産出約250噸黃金的世界第3大産金國。池水錶示,「沒有造成各國在市場上大量購買黃金的尼克森衝擊時的影響」。
但是,俄羅斯對國際市場的黃金供給量應該正在減少,有可能在外界注意到的時候、黃金的國際供求已出現緊張。世界各國的央行整體在2000年代中期每年出售500~600噸黃金,但過去8年轉為購買400~600噸,變化巨大。
![]() |
黃金(資料圖) |
在增加國內産量方面,世界最大黃金産出國中國也如出一轍。而且,中國傾向於在某一天宣佈「增加了這麼多」。2009年4月,中國人民銀行(央行)副行長在記者會上透露,收集國內産出黃金和廢料,從2003年至2008年把黃金儲備總計增加了454噸,總量達到1054噸。這一數字如今增至1852噸,中國成為全球第6大黃金持有國。中國政府認為,如果增加黃金持有量、提升人民幣信譽,將有助於貨幣的國際化。
世界黃金協會的顧問森田隆大表示,中國「維持每年900多噸的進口,在過去10年裏有近1萬噸黃金囤積于國內」。中國政府嚴格限制黃金出口,除了央行的國際儲備之外,還在增加國內的持有量。
世界黃金協會向各國央行調查了增持黃金的理由。結果(22個央行回答)顯示,理由的第1位是「因為是安全資産」,排第2位的是「為了分散持有資産」。森田隆大顧問表示,印度也「自去年3月起,出於儲備資産多樣化的目的積極買入黃金」。此外,也有很多央行回答為了「對沖政治風險」。工銀標準銀行的池水雄一指出,「在川普政權推進本國優先主義的背景下,與美元資産相比更偏愛黃金的傾向加強」。
此外,主要國家的國債收益率徘徊在超低位。這或許使得黃金不産生利息的缺點容易被忽視。在世界黃金協會的調查中,回答「風險報酬的提高」、「有望在各種市場環境下獲得收益」的聲音也很多。
石油等地下資源豐富的哈薩克進入21世紀後增加外匯儲備,積累了超過270噸黃金儲備。沙烏地阿拉伯、土耳其也躋身買入量排行榜前列。
歐洲等已開發國家幾乎看不到買入黃金的趨勢。相反,歐洲各國在1990年代以後,一直在國際市場出售大量黃金。隨著英國以歷史性低價出售黃金,很多聲音質疑出現了多少虧損。德國受到應在國內保存重要的黃金這一輿論的推動,德意志聯邦銀行(央行)2013年宣佈,計劃把674噸(約合人民幣2021.5億元)保存在海外的黃金於2020年底之前轉移至位於法蘭克福的總部,把國內保管比例提高至50%。德意志聯邦銀行在官網上公佈了在金庫中保管黃金的情形。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