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因對立失去的東西
2019/08/13
其一是加強直接向南韓民眾傳遞資訊的體制。南韓國內也有輿論與過激反日派保持了距離。南韓蓋洛普7月12日發佈的輿論調查顯示,南韓人對日本的好感度降至10%左右,但41%對日本人「抱有好感」,與「沒有好感」(43%)基本持平。
對於南韓政府暗示撕毀日韓《軍事情報保護協定》(GSOMIA)一事,南韓預備役將官的團體於8月7日發表了反對撕毀協定的聲明。此外,首爾市中區掛出了呼籲抵制日本産品的旗子,引發大批南韓民眾的批評聲,最終被迫撤下。
![]() |
人們在首爾的日本駐韓大使館前抗議(8月3日,Reuters) |
在對南韓輿論施加影響的同時,政府層面也應進一步增加日美韓對話。目的是將美國作為壓艙石,防止南韓進一步在對朝鮮和中國政策上倒向不同的方向。如果日韓的裂痕加深,將影響到美國的亞洲戰略。最近,美國總統川普也在問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日韓怎樣才能維持友好」。
以更長遠的眼光來看,需要改變南韓的對華貿易依存度,從而拉回南韓。即使很難立即實現,但在不遠的將來,日本或許應討論讓南韓加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
日韓被歷史和領土問題深深影響,變成親密的友好國家或許很難。但至少還能建立穩定的「普通關係」吧?如果做不到這一點,獲得漁翁之利的是希望分裂日美韓的朝鮮、以及欲在東北亞增強影響力的中國。這應該不符合南韓的國家利益。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評論員 秋田浩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