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專欄 > 「搶購衛生紙」的經濟學解釋

「搶購衛生紙」的經濟學解釋

2020/03/30

PRINT

 

      但是,人們是否相信政府的闢謠則是另一回事。要想説服大家,需要強有力的資訊,估計要到商品真正的重新出現在商店貨架的時候人們才會相信。

   

      提到搶購衛生紙,不禁讓人想起日本石油危機時的混亂。據稱當時的混亂最早出現於大阪。1973年秋季,以傳聞為導火線,超市門前排起長隊,媒體報道後,恐慌擴大至日本全國。在物資短缺的擔憂原本就在擴散的背景下,可以説人們搶購衛生紙絕非偶然。

   

      日本的這一混亂還波及到美國。當地電視臺的人氣節目將這一情況作為趣聞報道,第二天衛生紙也從美國的超市消失。儘管供應不存在任何問題,但是衛生紙卻在幾個月內一卷難求,作為物資短缺的象徵令人印象深刻。

       

搶購潮並不是日本獨有的現象(美國西部舊金山郊外)

    

      還有2018年的台灣。零售商以加拿大的深林火災等為由,顯示出上調衛生紙價格的意向後,出現了搶購衛生紙的現象。儘管是全球性的原料價格上漲,但當時反應激烈的只有台灣消費者。這也反映出搶購衛生紙主要受心理因素影響。

   

      歷史上同樣的經濟現象反覆重演

    

      著名的行為經濟學家、耶魯大學教授羅伯特·席勒指出,有特定模型的言論和經濟現象在歷史上反覆重演。例如「機械奪走人類工作」的言論。就如當下「人工智慧(AI)將導致失業」的言論一樣。席勒教授指出,這些言論隨著時代的變遷,如同病毒的突然變異一樣改變細微部分,然後出現大流行。

   

      「衛生紙將缺貨」的言論也是其中之一。不安喚醒了過去的恐慌記憶,跨越時代和國界廣泛傳播。可見,正是對病毒的恐懼引起了可以稱之為「言論病毒」的現象。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西村博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9
具有一般參考性
 
0
不具有參考價值
 
3
投票總數: 12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