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們留在日本的理由
2020/07/17
一般來説國內文科生進入日本主流汽車企業的難度較大,但是隨著日企對中國市場的深耕,培養中國員工推進在華戰略的步伐也隨之加快。豐田汽車給了小顏一個很好的平臺,不僅讓她了解到了日本製造業的精益生産和工匠精神,還讓她切身體會到日本企業的弱點是應對中國的法律和法規。小顏在扣好職業生涯第一顆扣子後,計劃在日本攻讀法律學位,走法律專家路線以期將來活躍在中日製造業領域。
回日本追夢
「我又回來了」!在筑波大學附近的中餐廳裏舉杯感言的程先生雖然有些激動但也看的出對久違的日本充滿著感慨。今年35歲的他受中國動力電池企業國軒高科的邀請,去年辭去了美國蘋果公司精英齊聚的電動汽車ICAR開發團隊高級工程師的職務,來到日本擔任國軒高科日本研究院的院長,開展動力電池的研發業務。
![]() |
國軒高科日本研究院的電池專家程院長 |
其實程先生於7年前在日本取得博士學位後入職NEC並與日産汽車共同開發「聆風(NissaLeaf)「和「風雅(Nissan Fuga)」的動力電池。由於日産汽車的電動汽車在日本新能源汽車市場中一直受制於豐田的混合動力汽車並且成本居高不下,導致和NEC合作的電池企業AESC的業績也江河日下,最終賣身於中國企業遠景集團。在業務即將被出售的大環境下人心惶惶,技術人員紛紛離職,程先生也憑藉自己的實力過關斬將,順利赴美入職蘋果公司從事電池技術研發。利用熟知中日美三國電池産業的優勢,程先生為蘋果公司梳理構建全球電池産業鏈功不可沒。
「利用日本電池技術資源,實現國産電池的跨越式發展是我的目標」,從程先生的言語中感到,他放棄蘋果公司的優異條件毅然回到日本的目的原來是為了「追夢」。
想多看幾道風景
37歲的馬先生初來日本時是一名新華社駐日記者,語言不通的他在英語使用頻率低的日本開展報道的難度不言而喻。3年的駐日工作結束時,馬先生不僅掌握了流利的日語,而且對日本社會和企業資訊如數家珍,也積累了許多當地的人脈。回想起過去的汗水和艱辛,馬先生如在此時選擇離開日本,難免遺憾。於是辭掉了新華社的鐵飯碗,成功地進入了全球最大財經媒體彭博社日本分社,每天用英文撰稿實時報道日本汽車行業的新聞。在日本車企加大對華投資的背景下,熟悉中國車市的馬先生自然也成了彭博社日本分社汽車團隊中的當家小生。
![]() |
從新華社記者到AI企業的馬先生 |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