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25 星期六

  • 0405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專欄 > 中國和日本,誰更容易實現脫碳?

中國和日本,誰更容易實現脫碳?

2020/11/23

PRINT

 

      在繼續對化石燃料加以利用的情況下,將有必要大量引進從火力發電站等回收儲存二氧化碳(CCS,二氧化碳的捕獲封存技術)、從生物發電廠回收儲存二氧化碳(BECCS,生物能源碳捕獲和儲存)等「負排放」(Negative Emissions)技術。CCS和BECCS合計的話,2050年有望達到約25億噸的減排效果。

  

      需求方面,乘用車將全部改為電動汽車,卡車、巴士、船舶將使用燃料電池驅動。住宅的電氣化進程也會取得進步,但預計暖氣問題很難通過電氣化來解決。鋼鐵生産來自電爐的回收鐵將佔到近7成。

 

      中國也出現了反對建設核電站的聲音,增設大規模項目的可行性尚不確定。日本國立環境研究所綜合環境經濟研究室長增井利彥認為「這只是未來的一種可能性」。

  

      日本國內測算數據還很少

  

      另一方面,在闡述日本國內如何脫碳時所需要的測算數據還很少。

  

      日本政府系的智囊組織、地球環境戰略研究機構公佈了「凈零(Net Zero)世界—2050年日本(草案)」,但其中沒有明確談及核能。

  

      該草案提出,在通過優化能源利用等將最終能耗削減到2015年的62%的前提下,有可能實現100%由可再生能源滿足電力需求的可能性。草案認為,為了滿足工業用熱需求等,化石燃料還會保留,也需要回收和儲存二氧化碳。

  

      日本民間的自然能源財團提出了到2050年100%由可再生能源滿足電力需求的規劃。核能「如果按照使用40年的規則,到2050年發電能力只不過相當於兩個核電機組」,將核能排除出了選項。該財團對二氧化碳的捕獲封存技術也持否定態度,認為會導致繼續使用化石燃料。不過,關於如何滿足能源需求,該財團並未給出詳細的分析。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7
具有一般參考性
 
1
不具有參考價值
 
2
投票總數: 10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