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專欄 > 越南取代泰國成為「亞洲工廠」的虛實

越南取代泰國成為「亞洲工廠」的虛實

2021/02/03

PRINT

 

       2020年3~4月第1波新冠疫情平息之後,在曼谷中心運營東南亞最大級別的商業設施「暹羅百麗宮(Siam Paragon)」和「暹羅天地(ICONSIAM)」等的Siam Piwat公司的高級執行副總裁Mayuree Chirpromprasith呼籲稱,「應優先解禁CLMV的遊客入境」。

 

       這並不僅僅因為當時CLMV幾個國家的國內感染已經緩解。Siam Piwat的商場平時進店顧客有4成是外國人,其中3成來自CLMV。而且據悉都是光顧一次平均消費10萬泰銖(約合人民幣2.1萬元)的「優質顧客」。這種情況顯示出,周邊國家增加的富裕階層和中間階層的購買力較強。

 

       第3是投資。泰國在對內直接投資方面落後於越南,但如今的泰國反而在加強作為對外投資國的傾向。對外投資截至2019年連續4年高於對內投資,前者的累計投資額也已達到了後者的6成。泰國的對外投資按單年和累計計算均高於馬來西亞,在東南亞僅次於新加坡。

 

       投資流向的目的地也是越南。生産「泰象(Chang Beer)啤酒」的泰國釀酒(Thai Beverage)、零售企業中央集團(Central Group)和涉足原材料的暹羅水泥集團 (Siam Cement Group)等通過與外資合作積累實力的泰國企業相繼啟動大型投資。

 

泰國企業正在加強對越南的投資(大型零售企業中央集團在越南運營的店舖)

 

       投資流向的目的地也是越南。生産「泰象(Chang Beer)啤酒」的泰國釀酒(Thai Beverage)、零售巨頭中央集團(Central Group)和涉足原材料的暹羅水泥集團 (Siam Cement Group)等通過與外資合作積累實力的泰國企業相繼啟動大型投資。

 

       在貨物與服務的出口和投資方面,CLMV、尤其是視為競爭對手的越南的發展成為泰國經濟增長關鍵的局面正在加強。日本經濟研究中心的主任研究員牛山隆一認為,「泰國經濟正在呈現與湄公河流域國家的關係變得緊密、被稱為‘湄公河化’的現象」。

 

       其原點可追溯至30年前。1988年時任泰國總理差猜·春哈旺提出構想要「將中南半島從戰場變為市場」,如今終於變為了現實。包括泰國自身在內的湄公河圈的人口達到2.4億人,匹敵世界第4的印度尼西亞(2.67億人)。爭取陸地相連的「區域內內需」是今後泰國的生存之道,未必一定要與越南爭奪「亞洲工廠」的寶座。

 

       泰國匯集著5500家日資企業,2019年,日企在泰國的對內投資申請額首次被中國超越。不過,如果考慮累計投資的規模,日企在爭取湄公河內需方面具有壓倒性優勢。如何冷靜觀察泰國經濟的「目前所在地」、發揮現有基地和泰國企業的合作關係?對於日企來講,目前的局面可以説是與投資規模相比,這種戰略的優劣更加受到考驗。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亞洲總局長 高橋徹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31
具有一般參考性
 
2
不具有參考價值
 
1
投票總數: 34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