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製造再挑戰(上)拜登扭轉乾坤?
2021/07/12
美國正在向重振「美國製造(Made in USA)」發起挑戰。由於新冠疫情和半導體短缺,美國供應鏈依賴亞洲的弱點暴露無遺。在經濟安全保障方面,擺脫「依賴中國」的局面似乎是美國迫在眉睫的重要課題。拜登政府能否扭轉美國製造業衰退的歷史呢?
![]() |
美國總統拜登在喬治亞州發表上任100天演講,呼籲稱「美國工人沒有理由不能在純電動汽車和為其提供動力的電池生産方面引領世界」(4月29日,REUTERS) |
從美國南部喬治亞州亞特蘭大驅車1個小時,可以抵達一個安靜的城鎮貿易區,這裡有南韓SK創新(SK Innovation)正在建設的車載電池工廠。在3月竣工的第1工廠,可以看到為了趕在2021年底至新年期間啟動出貨,仔細檢查試製品的技術人員的身影。
「你看,特別重吧」,在管理嚴格的無塵室,有人拿出了一塊包裝成銀色的鋰離子電池。負責與當地政府協調的史蒂文·約翰(音譯)説「難以管理且沉重的電池不適合長距離運輸。要滿足旺盛的需求,必須在美國生産」。這裡的年産能相當於43萬輛純電動汽車(EV)的用量。供貨對象為美國福特汽車和德國福斯。
![]() |
SK的技術人員正在測試處於試製階段的車載電池的電極(喬治亞州貿易區,圖片由該公司提供) |
車載電池市場目前是亞洲企業的獨佔領域。中國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CATL)在全球擁有25%的份額,佔據首位,南韓LG化學和日本松下緊隨其後。
事實上,SK投資26億美元建設的超大項目正處於瀕臨停産的狀態。原因是該公司與LG化學發生了專利糾紛,美國政府機構下達了禁止其進口電池零部件的命令。
「我們需要建立‘以美國為中心’的牢固的電池供應鏈」,反覆強調這一點的拜登在南韓企業之間的糾紛中主動擔任了調解員。4月SK創新與LG化學達成和解,拜登為即將産生的2600個新工作崗位高興得手舞足蹈,稱「這是美國工人和汽車行業的勝利」。
「振興製造業」是美國歷屆政府都很重視但尚未取得成果的永恒主題。製造業在美國國內生産總值(GDP)中的佔比在2020年僅為10.8%。在1953年達到28.1%的頂峰後一路下跌。目前的就業人數也不足8.6%。美國的全球性企業一直通過將生産轉移到成本較低的亞洲來提高盈利能力。
提出「以中産階層為起點實現經濟增長」的拜登政府將把基於經濟安保而調整供應鏈這一點作為振興美國製造業的動機。雖然也將推進供貨商的多樣化,但重心是美國國內的生産。與對同盟國以高關稅相威脅、迫使他們對美投資的前川普政府不同,拜登政府則計劃通過與在軍事經濟兩方面都關係緊密的日韓等國的「經濟同盟」,來實現製造業振興。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