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減,儲蓄將過剩」凱恩斯預言,如何破解
2022/01/10
收入的再分配正重新受到關注,但日本的政策討論明顯帶有亂撒錢的色彩。據美國麥肯錫預計,如果日本推進數位化,到2030年最多有可能將國內生産總值(GDP)推高16%,增加78萬億日元,但目前日本距離「如何激發需求、推動投資增加」的凱恩斯主義還很遠。
美歐則走在前頭。從創造效果不知如何的有效需求的應對經濟蕭條的措施,轉向了播下長期增長的種子的財政政策。美國已經通過或正在審議一些促進基礎設施投資、環保措施和消除貧富差距的相關法律。歐洲也提出通過復興基金,推動數位化和環保措施,提升潛在增長率。
企業對未來感到悲觀,縮減投資
人口減少時代的經濟理論再次在經濟學界受到關注。經濟學家Charles Goodhart指出,在全球勞動力減少的背景下,消費者減少幅度低於勞動力減少的狀況會引起物資匱乏和儲蓄減少,從而導致通貨膨脹和利率上升。對此,也有聲音基於和凱恩斯相同的邏輯而反駁稱,「將來人口減少會導致現階段需求減少」等。
這是因為人口減少會使企業的未來預期變得悲觀,投資將減少,儲蓄反而會過剩,陷入收縮性均衡。如何破解凱恩斯的難題?
人口僅為130萬人的北歐小國愛沙尼亞以電子政府而聞名,同時也是從全球吸引投資資金的「創業大國」。愛沙尼亞的獨角獸企業(企業估值在10億美元以上的未上市企業)達到7家,按人口平均的話,數量位居世界第一。通過企業稅收優惠以及「15分鐘就能完成」(愛沙尼亞政府的支援機構Startup Estonia)法人設立的創業便利性吸引人才和資金。
![]() |
源自愛沙尼亞的新創企業星艦科技涉足機器人配送服務(reuters) |
凱恩斯提出,如果動物精神(Animal Spirits)減弱,企業就會滅亡。通過放寬限制來促進創業和技術創新,提高生産效率,這將是人口減少社會的路標。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川合智之、山田宏逸、星正道、早川麗、大塚節雄、柳瀨和央、覽具雄人、天野由輝子、白石武志、松本史、竹內康雄、松井基一、松尾洋平、中島裕介、竹內弘文、新田祐司、松田直樹、島本雄太、杉浦惠裏、北川開、鐮田健一郎、北爪匡、武田健太郎、桑山昌代、合田義孝、松田崇、鈴木泰介、勝野杏美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