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防海外農水産品冒充國産,日本這樣規定
2022/05/02
吉田忠則:自3月起,日本的蛤蜊和香菇産地標識規定變得更加嚴格。目的是縮小標識為日本國産的範圍,使産地更加明確。背景原因在於,日本的初級産品存在價格上難以與對手競爭的課題。
蛤蜊的産地標識存在問題的原因是,外國産蛤蜊以「熊本縣産」的名義大量流通。日本農林水産省2021年10~12月以零售連鎖店等為對象實施的調查顯示,原産地標注為熊本的蛤蜊的估算銷量是2020年熊本漁獲量的100倍以上。
![]() |
更具衝擊性的是DNA分析結果。在被認為産自熊本縣的31包蛤蜊中,有30包被判定為很可能混有外國産品。消費者以為産自熊本縣的蛤蜊據分析大多産自中國和南韓。
日本政府認為事態嚴重,2022年3月公佈了嚴格的標識規定。只有在日本培育1年半以上的蛤蜊才能標識為日本國産。因為蛤蜊需要3年左右的時間才能從幼貝生長到能夠出貨的狀態。
而之前的規定是,如果蛤蜊的生長地區為兩個以上,可以將生長期較長的地方標識為産地。然而,違反規定、用撒入日本海域不久的進口蛤蜊冒充「日本國産」的現象橫行。絕大部分消費者都沒有發現這一問題。
另外,儘管不像蛤蜊的問題那麼受關注,但鮮香菇的標識也存在類似情況。過去的規定是將收穫地標記為産地。結果,有些在海外將菌種栽入菌床、在日本培育後收穫的香菇作為日本國産貨來銷售。由於有聲音指出這樣「會造成誤解」,日本更改了規定,要求必須將栽種菌種的地方標注為原産地。
中國蜂蜜變成了「歐洲産」
背景原因是什麼呢?首先應該明確的一點是,産地標識造假現象並不僅僅發生在日本。2013~2014年,歐洲出現了用馬肉冒充牛肉的漢堡和意式千層麵標識造假問題。有的國家忌食馬肉,後來這一問題發展成了很大的醜聞。
在歐洲,蜂蜜也被認為是經常出現産地造假的食品之一。情況包括與其他地區的蜂蜜混合,以及增加砂糖糖漿用量。據悉還出現了用中國産蜂蜜冒充歐洲産品在市場上流通的情況。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