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專欄 > 中國半導體實力能用自給率衡量嗎?

中國半導體實力能用自給率衡量嗎?

2022/06/24

PRINT

半導體

      山田周平:作為衡量中國半導體産業實力的指標,自給率正受到關注。中國在産業振興政策中納入數值目標,其達成的程度在有關經濟安全保障的討論等之中成為大致標準。不過,由於自給的定義等不同,數值會有很大變化,這成為對中國半導體的評價明顯波動的原因之一。

    

      美國調查公司IC Insights於5月中旬發佈預測稱,中國的IC(積體電路)産量截至2026年將相當於中國IC市場的21.2%。預測認為,到2026年中國IC産值達到582億美元,而IC市場規模為2740億美元,通過除法計算出自給率。2021年實際自給率為16.7%。

  

  

     IC Insights表示上述數值包括外資企業旗下中國工廠的産量。指出如果限定為中芯國際積體電路製造(SMIC)等總部設在中國的企業的在華産量,2021年的自給率僅為6.6%。

    

     IC Insights於4月上旬發佈了按企業總部所在地來匯總的2021年IC全球份額。中國大陸企業僅為4%,落後於美國(54%)、南韓(22%)、台灣(9%)、歐洲(6%)和日本(6%)。

 

      在上述消息發佈之後,中國網際網路上出現了援引革命家孫文的遺訓的帖子,「革命仍未成功。中國晶片仍需努力」。此外,對4%這個數字之低表示感嘆的報道引人關注。

 

中芯國際(SMIC)在上海的總部(圖片由中芯國際提供)

   

     在中國,自中美高科技摩擦2018年爆發以來,首先是通信設備大型企業中興通訊(ZTE)因美國半導體禁運而面臨經營危機。同行業最大企業華為技術也因美國制裁而不得不大幅縮減智慧手機業務,半導體的自給率甚至成為一般市民感興趣的話題。

   

     這種討論的出發點是中國政府2015年發佈的高科技産業振興政策「中國製造2025」。同年5月的關於印發《中國製造2025》的通知針對核心基礎零部件和關鍵基礎材料提出目標,表示2020年應實現40%的自主保障,2025年要達到70%。

 

      自主保障的定義並不明確,但IC Insights似乎將這個解釋為中國IC自給率的目標,每年以英語指出與自身推算值的偏離。根據這個數字分析和討論中國半導體産業的專家和媒體很多。

     

      另一方面,中國政府2015年10月發佈的《中國製造2025》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指出,IC的自給率截至2015年已達41%。提出了到2020年達到49%、到2030年提高至75%的目標。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39
具有一般參考性
 
0
不具有參考價值
 
11
投票總數: 50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