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專欄 > 金融危機總是在突然之間開始

金融危機總是在突然之間開始

2023/03/29

PRINT

       永井洋一:金融危機總是在突然之間開始。因為即便中央銀行轉為加息,政策利率也需要一定時間才能追上通貨膨脹率,在此期間,貨幣寬鬆政策處於實質性的持續狀態。但美國的實質性貨幣寬鬆離結束越來越近。

 

      美國矽谷銀行(SVB)等銀行危機出乎意料地暴露出了“短期籌資·長期管理”的宿命性風險。世界經濟的“潘多拉盒子”被打開,風險的真相開始蔓延。

 

 

      為了擴充自有資本,瑞士信貸銀行發行了大量很難與股票和債券相區分、機制複雜的AT1債券,同時從事風險業務,最終導致經營破産。這是作繭自縛的象徵,越是加強金融監管,就越容易引發金融危機。

 

      對銀行加強審查和自有資本管制,利用量化寬鬆放出國債,通過不斷降低長期利率,剝奪其收益機會。另一方面,銀行還要承受來自股東的認為“利潤不夠”的壓力。無路可逃的銀行經營者只能傾心於風險資産,對經濟泡沫和崩潰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這是宏觀監管(確保金融體系的總體健全性)和金融政策的脫節所導致的風險的真相。

 

      美國的銀行將2020年以後增加的大量存款投入到了美國國債和住房抵押貸款支援證券(MBS)中,但急劇加息導致賬面損失擴大。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的數據顯示,美國的銀行持有的證券賬面損失在2022年10~12月膨脹到了6200億美元。而一年前賬面損失只有80億美元。雖然信用風險很小,但存在價格波動風險。這是被遺忘的風險的真相。

 

 

      矽谷銀行發生擠兌以後,投資者開始根據這樣的賬面損失來計算銀行的資本充足率,重新檢查銀行財務的健全性。

 

      矽谷銀行破産的原因是ALM(資産負債管理)失敗。但是,對銀行經營來説,ALM是“基礎課”。銀行會輕視如此重要的管理方法嗎?

 

      “就像投資詐騙一樣”,美國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在推文中如此寫道。從行為經濟學的角度來説,支撐“龐氏騙局”的是不願面對風險的“維持現狀傾向”。雖然矽谷銀行的高層認為ALM遲早會破産,但卻好像選擇了對這種風險視而不見。這是泡沫經濟長期化導致的輕慢。如果真是如此,那麼矽谷銀行的破産只是冰山一角。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11
具有一般參考性
 
1
不具有參考價值
 
2
投票總數: 14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併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併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