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元止跌背後的三個結構性變化
2023/07/20
但是,比較一下目前的美國兩年期國債和10年期國債的收益率就會發現,發生了「收益率倒掛」現象,期限短的兩年期國債的利率高於期限長的10年期國債。這是因為市場參與者考慮到了未來美國經濟形勢會惡化、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RB)遲早會轉為降息的可能性。
![]() |
收益率倒掛往往被視為「經濟衰退的預兆」。雖然目前因美聯儲加息,日美之間的利率差擴大,但如果未來美國的經濟形勢惡化,利率差遲早會趨於縮小。這意味著繼續拋售日元、買入美元的風險將會增大。
交易條件改善、入境遊客恢復,以及美國長短期國債收益率倒掛。在日美利率差擴大導致日元不斷貶值的同時,發生了3個結構性變化,這些變化都有可能成為阻止日元貶值的因素。
個人資産管理的基本原則是進行長期分散投資。在日元已經接近歷史性貶值水準的階段過度增加外匯投資,絕對稱不上良策。因當前日元不斷貶值而對外匯商品産生興趣也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如果偏向於高風險、高回報型投資,可能無法實現穩定的資産建設。
日元匯率處于容易波動的局面
日本自1973年開始實行浮動匯率制度,至今已有50年。此前日元曾多次出現大幅貶值局面,但其中的原因各不相同。多數情況下,即便是專業的市場參與者,也無法預知。比如,在從1995年的1美元兌80日元下跌至90年代後半期的1美元兌147日元區間的局面下,山一證券和原日本長期信用銀行等大型金融機構相繼破産,這樣的金融危機産生了巨大影響。當時被稱為「賣掉日本」現象,最後,金融危機得到遏制才阻止了日元貶值。
![]() |
資料圖(Reuters) |
而以安倍晉三政府2012年開始推行的經濟政策「安倍經濟學」為契機的日元貶值局面則是另外一種情況。日本銀行通過異次元貨幣寬鬆政策向市場供應了大量日元資金,人為製造了日元貶值、股票上漲的迴圈。
以上這些都是起因於日本的日元貶值,但此次的日元貶值並非因為日本國內的原因,其直接原因是疫情後的世界性通貨膨脹導致歐美國家大幅加息。此次被人們稱為「惡性日元貶值」。
在新冠危機和俄羅斯進攻烏克蘭等歷史性事件造成意想不到的日元貶值之前,日元長期穩定匯率持續了約5年時間。雖然世界性通貨膨脹導致日元走弱貶值,但通膨後有可能進入日元升值局面。在資産構成方面,需要採取隨時關注匯率行情的態度。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小栗太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