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專欄 > 中日這些年的和解與反目

中日這些年的和解與反目

2014/03/04

PRINT


  實際上從去年初開始,中日兩國就針對包括尖閣諸島在內的各項問題取得了一定的「諒解」,而且私下裏推進了旨在實現首腦會談的磋商。雙方同意3月敲定諒解方案,並提交給雙方的政府高層。

 (1)日本堅持不存在領土問題的立場,同時關注中國的不同主張;(2)為了防止尖閣諸島(中國名:釣魚島)周邊的危機,中日展開合作。

  諒解方案基本是這樣的內容。雖然在3月之前未能達成協定,但雙方其後也繼續展開了交涉。

  猶如是與此呼應,6月安倍首相親信、內閣官房參與(當時)谷內正太郎飛往北京。7月,日本外務省次官齋木昭隆也在北京與中國外長王毅等舉行了會談,試探了對方的真實意圖。

 促使中日採取上述行動的是可能發生意外衝突的風險。在去年2月爆出日本認為中國軍隊利用火控雷達照射日本自衛隊艦船的事件中,中國政府也被認為驚出了一身冷汗。

  但自去年秋季前後起,諒解方案談判並未取得進展。此時「靖國危機」起到了消極推動作用。問題的核心是中國海監船進入日本主張的領海的問題。作為交換諒解方案的前提,日本要求中國停止上述行動,但中國對此沒有回應。

  中國的所謂擱置問題,指的是維持包括中國船隻持續監控該海域的狀態在內的現狀。如果要求中國停止派出海監船,就需要作為領土問題進行談判。多位相關人士表示,這是中國目前的主張。

中日關係的「地雷」

 另一個投下濃重陰影的因素是中日兩國的國內情況。日本方面表示,到9月前後,中國的談判立場不知為何迅速轉向了慎重。

  日本政府相關人士這樣認為,「在中國內部,當時旨在確定改革方向的11月的三中全會召開在即,路線有可能出現了分歧。中國方面可能認為與日本談判非常危險」。

  對於中國新領導層而言,鞏固基礎是最優先課題。如果出現不穩定,推動與日本和解的餘地將縮小。

  曾在當時的野田政權中參與這一事務的日本高官如此回顧表示,2012年9月,在日本政府實施國有化之前,中國方面的應對舉措似乎呈現出搖擺態勢。「在反對國有化這一點上,中國的立場從開始一直未變,但反擊的強度逐漸趨於強烈是在2012年8月下旬前後」。

  當時,中國即將在11月進行10年一度的領導層換屆。中日都受到「內政地雷」的影響。這種格局同時也是此前兩國關係的縮影……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36
具有一般參考性
 
2
不具有參考價值
 
39
投票總數: 77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