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特約撰稿人 張維中:神樂坂有一個落差。這落差指的不是地形上的高低落差,而是車站所在地和神樂坂印象之距離落差。
一般人對於神樂坂的印象,那些旅遊情報志所介紹的餐廳、咖啡茶館和景點,其實大多都不在地下鐵神樂坂站,而是更靠近飯田橋站。如果你是第一次來,看著地下鐵路線圖,想當然爾的認為從神樂坂站下車,可能會有點驚訝。因為你大概得花上十幾分鐘的徒步時間,才能抵達印象中熱鬧的神樂坂。
住在都內的居民會知道,説要約在神樂坂見,其實應該從前一站的飯田橋下車才是明智之舉。但飯田橋站的東西兩口,隔了一條神田川,很有距離。切記去神樂坂要從西口出去才對,要是你一不小心從東口出來了,又得花上十幾分鐘才能繞回去。
神樂坂最熱鬧的路段是在靠近飯田橋站的「神樂坂下」這一帶。反而是神樂坂站外頭的「神樂坂上」沒什麼店家。這裡除了有間赤城神社以外,餐廳不多,幾乎也沒有可以逛的店家。
不過,最近這情況稍微有被扶正的傾向。位於神樂坂上的新潮社出版社,上個星期在自家大樓旁,開了一間名為「la kagu」的商業設施。前幾天,散步時特地繞過去逛了逛。發現地點恰好就在神樂坂站的出口對面,感覺這一帶終於正名,搶回了一點該有的風采。
這間「la kagu」原本是新潮社的倉庫用地,請來了名建築師隈研吾操刀,將老倉庫改建以後,開了一間結合咖啡館、服飾、生活雜貨、書店和藝文活動空間的複合設施。
全世界的出版社都在苦惱,買書的人愈來愈少。出版社該做些什麼事,在不過份偏離本業的前提下另闢財源,同時又能反過來幫助銷書呢?已成一大課題。逛著神樂坂的這間la kagu時,我以為這裡或許是其中的一個回答。
雖然店裏有主題書店,但大多是賣著書以外的商品。那些商品在出版社的包裝下,有了文藝的深度。比如賣廚房用具的專櫃,會同時擺上飲食文學,明白文字與鍋鏟,原來能炒出美味的記憶;賣生活雜貨的區域,找來旗下的作家書寫物件的散文,在陳列展示中,每一件商品因此有了人的情感和溫度;咖啡餐館的功能表,聘請時尚插畫家來繪製,也許你本來只是想在此小歇一會兒,卻因為這張功能表興起尋找插畫家的出版作品。至於藝文空間,則會定期舉辦作家座談活動。一張入場券就是兩千日圓,遠遠超過一本書的定價,仍經常一票難求。
在這個時代,一本書也許比不上一台iPad來得多變新奇。不過,可以從一本書裏拉出來做的事情,其實仍然豐富。像是la kagu這樣的作法,保守人士也許會認為過度商業,但作家和商業的結合,在日本很是常見。重點在於廠商是否有sense仍能夠以創作物本身為出發點,而不只是叫名作家亮相推薦代言。
神樂坂上,原本與眾人印象中的神樂坂有著落差的想像,因為一間新開的據點而悄悄轉變。藝文氣息頗為濃厚的這一帶,又多了一個散步的好去處。讓人暫時遠離指腹滑走的冰涼螢幕,用手指、用掌心去觸摸作品的厚度。不自覺地踏進書本延展出來的世界時,便以身體去閱讀了作家的態度。
張維中 簡歷
台北人,現居東京。在臺取得文學碩士後,08年來日。早稻田大學別科、東京設計專門學校畢業。現于東京任職傳媒業。大學時以長篇小説踏入文壇,迄今出版著作25部以上。近作為散文《夢中見》,遊記《一日遠方》,小説《戀愛成就》。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