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中島惠:上周,在北京舉行的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的閱兵式已經結束。每當中國發生政治上的重要事件,肯定會有日本人問我,
「中國果然還是敵視日本的吧。為什麼中島喜歡那樣的國家?」
看到朝鮮影像中經常能看到的整齊劃一的閱兵式,日本人總會強烈産生恐懼和異樣的感覺。這是自己國家不會舉行的活動,是絕對看不到的情景,因此會強烈産生社會主義國家果然很可怕這種想法。同時,對「抗日」這種説法産生強烈反應。日本人將形成戒備之心,同時對中國具有消極情緒的人將增加。
日本人平時只能觀看有關中國的負面報道,因此會感到「啊,果然不出所料」,猶如在驗證負面報道(同時會形成一種惡性循環——由於這樣想的讀者增加,根據讀者的需求,這種報道的供給將不斷增多)
的確,聽説抗日、反日等措辭,即使存在歷史事實,日本人也不會産生積極想法。希望今後想方設法搞好關係的人也會片面地認為,「總之我們具有曾經交戰的歷史。和睦相處會很難吧」。越是毫無機會接觸中國的人,越會有這種想法。
因此,對於或多或少有機會接觸中國人的我來説,日本人經常問的問題就是開頭的問題。這個時候,既有人以「中國」為主語,也有人以「中國人」為主語,根據當時的情況,我會微妙地改變回答方法。説到「中國」,指的是國家層面,而提到「中國人」,那就是個人的問題。我非常反感籠統地説「中國人如何」,因此首先對這個問題加以説明。
這個回答非常死摳道理,而且很費事,我不太想説明這個問題,但由於對象不同,如果不認真回答,有些人就難以理解,於是決定加以回答。
首先,我會説「不存在叫中國人這個名字的中國人」。
同時也沒有叫「日本人」這個名字的日本人。而是姓王或者張、中島或者山田。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就算中島喜歡中國,山田也可能討厭中國。那麼,如果中國人問我「日本人是否討厭中國?」,我只能回答「雖然我喜歡,但朋友山田似乎討厭。大家意見不同,所以不好回答」。針對中國來説也是相同的。
因此我認為,不管中國和日本政府的關係如何,政府就是政府,個人就是個人,是有所區別的。個人的想法未必與政府相同。
我個人對中國這個國家感興趣,同時還很尊敬,有很多非常喜歡的中國人。當然,其中也有討厭的中國人。並非是中國人就全都喜歡。重要的並非國籍和民族的差別,而是自己與這個人的1對1的關係,這就是我的回答。
中國具有達到日本10倍的人口。其巨大的規模是生活在狹小島國的日本人無論如何難以理解的。雖然頭腦中明白,但不懂得人口如何眾多,即使籠統地提到中國人,也是非常富於多樣性。
在日本人的眼中,巨大的中國看起來就是「一個集團」。有人由於這種恐懼心理和中國的經濟力量而感到「害怕」。
像我這樣的自由記者能做的事情極為有限,但假如有我能發揮的作用,我會希望「在日本撰寫的日語報道中,讓「每一個中國人」産生共鳴」。
中島 惠簡歷
出生於日本山梨縣。曾在北京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留學。先擔任報社記者,1996年起成為自由記者。著作有《中國精英這樣看待日本人》、《中國人的誤解 日本人的誤解》(均由日本經濟新聞出版社出版)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