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眼(165)誰要做廢青
2017/05/04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健吾:NHK 電視臺的《世界的現在》訪問了香港的一些年輕人,問他們是否覺得「幸福」。很多人的回答都説現在自己不太幸福,主因有三:
•完全看不見將來和希望。
•薪水和十年前一樣沒有上升,但物價貴了很多很多。
•言論自由和民主的狀況越來越差。
NHK 更把「廢青」一字帶給觀眾,解釋是:「大學生畢業後,高收入的職位被中國的優秀學生搶光光,令香港人在中國回歸後更加不滿。」
我在大學教書的時候,都有很多學生自稱「廢青」。這字是如何來的?過去二十年,就是香港的上一代,不論是什麼政見的人,泛民反對派的,抑或是建制親中派的,都會覺得現在的年輕人很不濟,令人沮喪。公民黨的大律師梁家傑先生在上一次選特首的時候,就在公開場合發言,指他認為現在的大學生沒有他們以前的水準,沒有常識,不知道 Tiger Woods老虎活士是打高爾夫球的,英文水準不好,中文水準也差云云。當時我聽到後,就知道這一代香港人會被上一代消費剩盡。因為我很清楚,上一代為了「保障自己的權力」,會無所不用其極的去貶低香港學生,就像台灣現在出現的媒體風勢:中國棒棒,台灣吃X的風向。
「廢青」,是一種生活形態。很可惜,很多被受香港人支援的泛民政客,都很不在乎現在的廢青生存的苦況。他們接收新移民,他們認為中國的競爭很正面,他們深深的覺得香港人現在被中國比下去是因為中國人優秀而他們及不著競爭,而忘卻他們出社會工作的時候,他們面對的競爭只是幾百萬香港人,而不是全地球的七十億人。廢青看著這些精英政客,在網路拍片宣傳「大愛」的政見,什麼「新移民南亞人」都是香港人,很多「廢青」都只會默默記住,不會有什麼回應。到投票的時候,他們就會回想起,之前申請某大投資銀行的工作,為什麼所有在等的人都是説國語的?為什麼想報讀碩士課程的時候,中國學生總是比香港學生優先?為什麼在大學為工程系上課的助教的英語都比我們的小學生説得爛?這些一切一切,口説大愛的政工作者,是不會理解,也不會在乎的。因為他們的支援者,就是一堆在競爭中勝出,擁有大量社會資源的既得利益者。
日本人常常問什麼是幸福。在香港,什麼叫幸福呢?NHK電視臺看著香港人,二十年前回歸,一片歡欣,二十年後人人自詡「廢青」,目的只有一個:不要對我們這一代有期望。上一代既然早就把年輕人當成廢青,他們的日常生活,就是吃「劣食」,做「頹工」,買不起房子等「父幹」支援生活。他們平日在家的時候,就看看日劇(也許是盜版的),總之務求不花錢的渡過一整個週末。凡此種種,都變得合理。總之,他們都自認廢青了,對他們有期望的人都是大白癡。
沒有未來,沒有希望,沒有願景,怎麼樣會幸福?在日本,這些人叫NEET,叫啃老族,放棄所有人對自己提出的期望,一切就會輕鬆多了。這幾天,總是在聽某手機的新廣告的廣告歌,女歌手井上苑子翻唱老牌男歌手槇原敬之的《無論何時》。歌詞中有一句説:「無論何時,無論何時,我都要為自己而活。」為自己而活?在流行曲中還可以,在現實世界,談何容易。
![]() |
健吾 簡歷
80年生,香港專欄作家、香港商業電臺節目《光明頂》、《903國民教育》主持,香港中文大學日本研究學系及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講師。著書超過二十七本,主力研究日本東亞流行文化軟實力及多元性別關係等議題。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