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25 星期三

  • 0409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中日茶坊 > 日本江戶時代曾是究極的「樂活」!

演播室by明子(176)日本江戶時代曾是究極的「樂活」!

2017/09/11

PRINT

      最應作為參考的或許是,江戶時代的回收利用情況。江戶時代被稱為究極「樂活」的原因之一是,江戶時代屬於回收利用社會這一點。物質因短缺而顯得寶貴,長期珍惜地使用一件物品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描繪拾糞人的畫作(深川江戶博物館)

      在江戶時代的城市裏,有人沿街叫賣生活必需品。像中國的賣醬油那樣,賣納豆、賣豆腐、賣蜆貝、賣鹹菜、賣蔬菜、賣魚等,日常飲食生活不可或缺的食品全都有人沿街叫賣。

 

      除了食品之外,還有出租書籍的、賣雜貨的、賣炭的、賣油的等,確實非常熱鬧。摻雜在這些商人之中,修理工匠們也曾走街串巷。這是專門促進回收利用的修理工。被稱為竹皮屐的日常穿著的草履的修理匠、燈籠的裱糊匠、磨剪刀匠……。

 

      補鍋匠指的是從事鍋和釜修理的人。如果鍋釜出現漏洞,就堵上之後再使用。補鍋匠受到委託後,在當場加熱進行修理。陶瓷器燒接匠指的是修繕破損的陶磁器的工匠。即使食具被打破,江戶的人們也不會馬上扔掉,而是修理好之後繼續使用。有説法認為,陶瓷器燒接的水準非常高,甚至對銷售新品的陶瓷器店的生意造成了影響。箍桶匠指的是修理桶和樽的金屬箍的人。「箍」指的是為防止桶等四分五裂而將桶箍住的金屬。

 

      資源性垃圾的回收利用在現代屬於常識,但垃圾的回收利用在江戶時代也每天都在進行。當時有「收廢紙」這種生意,不僅是廢紙,還收購衣服、金屬和舊工具等。廢紙將作為再生紙和燃料得到回收利用。

 

      「收舊傘匠」指的是收購舊傘的工匠。將重削傘骨,更換油紙,使之變得如同新傘。令人吃驚的是「買蠟油匠」。這是大量收購使用後的蠟燭的蠟油、然後重新製成蠟燭的工匠。

 

      江戶時代存在雖然粗糙但健康的衣食住、以及有利於環保的回收利用。令人不由得感到,過去人們的生活為我們指明瞭現代人應前進的方向。

 

青樹明子 簡歷

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亞太研究科碩士。1998年至2001年,擔任中國國際廣播電台日 語節目主持人。2005年至2013年,先後擔任廣東電臺《東京流行音樂》,北京人民廣播電臺《東京音樂廣場》,《日語加油站》節目製作人,負責人及主持人。現在擔任日中友好會館理事。出版著作《小皇帝時代的中國》,《在北京開啟新一輪的學生生活》,《請幫我起個日本名字》,《日中商務貿易摩擦》,《中國人的頭腦之中》,《中國人的錢包之內》等。譯著《蝸居》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34
具有一般參考性
 
0
不具有參考價值
 
5
投票總數: 39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