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中日茶坊 > 不能理解的惘狀

東京眼(226)不能理解的惘狀

2018/07/12

PRINT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健吾:上網越多,你越發現,有很多事情,你越不能理解。

 

     比方説,有不少人認為在世杯賽中,日本隊在最後得知「輸一球」之後就採取拖延戰術,或是如果你在《足球小將》中看到的「鳥籠戰術」來對付對手,最後成功晉級,就引來一大堆的負評,難聽的説話説到盡。又把日本隊和南韓隊作比較,指「日本隊逃避可恥但有用」,但南韓隊就即使不能晉級都打到給觀眾目不瑕給的比賽。

 

     好了,到日本對比利時一戰輸了,大家又説日本兩球入得很好,而且最後在更衣室的照片更成為全球的迷因轉發圖(meme),指日本隊的球員不只是球技了得,而且有公德心,把地方用完之後仍是整潔乾淨,就連足協的人都説這是值得表揚的典範。這時候,網民又在轉發這些「日本球隊」的好人好事。

 

     所謂網路的民意,大抵就是這樣子。擊中網民心意的,那就是好事。即使,有些事情,其實不是大家想像中那麼簡單。比方説,早陣子有大學生因為「教練」的教唆而作出攻擊性的行動,引發網民熱議,大眾傳媒跟進。之後雙方的大學高層都迫不得已要出來面對傳媒。事件鬧大了,我評論了一點,之後就有香港網民在我的臉書專頁如是説:

 

     Football (美式足球)本身就唔係斯文的運動,有睇開NFL都知。不能撞得,去玩flag football吧。事件事是不是有一點小題大做?

 

     這些叫「roughing the passer」。 NFL一季都三五七次,我早陣子在日本,新聞日日播,心想「搞什麼要把事情鬧大」……

 

     這是怎麼樣的想法呢?從字面解,原來一個未成年的大學生,就著教練的指使,傷害他人身體,是「好合理」的嗎?不能撞就不要玩,那是不能,抑或不應,還是更直截了當的説一句,是不可以?不能不應不可以都分不清楚,那為什麼要「評論」,説少一句話會死嗎?

 

     會的。在網路,大抵就是這樣子。以前的人以為,真理會越辯越明。現在不是。現在是,誰可以操控輿論,你就是贏家。日本隊明明就是依照規矩比賽,公平競賽條件出現,事必有因。就正正是因為,有些人在球場上,用不君子的行為策略動作,每一下都好像以置人于死地的方法去踢足球,才會有這樣子的「規例」,好等各位不只在世界盃表演,而是在各大聯賽收著天價酬勞的球員可以踢下去吧?在美式足球場上,不可以有不君子的動作,在NFL一季三五七次,是不是等如可以在大學聯賽這種理應「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場域出現?對一個十九歲的少年,有必要下這麼重手嗎?不論是叫人施暴的教練及領隊,抑或是被撞的那個主將,為什麼要承受這些壓力?

 

     很可惜,現在你説這些話,很多人都只會覺得你高高在上。在社交網路操控大部份人意識的時代,所謂「真理」、「真相」,是沒有意義的。反而中國人的古俚「三人成虎」就比珍珠更要真。網路很多人説那兒好玩就要去,網路上那兒好吃就要吃。不吃也要拍照再放上instagram,這才是生活。能被人看見的,才是生活。你沒有在社交網路跟別人説「你的工作很辛苦」,別人就會覺得賺錢很容易。你一星期在社交網路放一次你的「遊樂照片」,別人就會覺得你工作很閒。

 

     當你在這個世界,做什麼不做什麼,都只在論斷和被論斷的拋物線中游弋,那你如何活,才覺得自己在活著,而又是不枉的呢?是不是,活得不像自己,活得合乎別人的期望,就叫合理呢?

 

    

     健吾 簡歷

     80年生,香港專欄作家、香港商業電臺節目《光明頂》、《903國民教育》主持,香港中文大學日本研究學系及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講師。著書超過二十七本,主力研究日本東亞流行文化軟實力及多元性別關係等議題。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20
具有一般參考性
 
0
不具有參考價值
 
2
投票總數: 22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