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中日茶坊 > 角色扮演帶來的健康效果和心理學效果

演播室by明子(239)角色扮演帶來的健康效果和心理學效果

2018/12/24

PRINT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青樹明子:自古以來,日本都被認為善於把從外部吸收來的事物進行自主發展。的確如此,很多事物的發祥地並非日本,但以變化之後的姿態,如今完全變為「日本的東西」。

 

     「萬聖節(Halloween)」或許也是其中之一。這是起源於歐洲的節日,原本具有慶祝秋收、驅除惡靈等宗教含義,但在日本,給人以「變裝大會及角色扮演(Cosplay)大會」的感覺。

 

     要問萬聖節為什麼要變裝,目的是「為了嚇跑惡靈」。在海外,扮成魔女、惡魔和妖魔的情況佔大多數。但在日本,進行變裝沒有一定之規,變裝為動畫、電影和遊戲裏的角色等,在不知道變裝原本含義的情況下參加活動的年輕人也大有人在。

 

萬聖節的澀谷街頭(2018年,10月)

      本來,Cosplay角色扮演作為日本的次文化,在海外也很有名。

 

      但近年來,除了娛樂要素以外,角色扮演帶來的健康效果和心理學效果也開始受到關注。

 

      角色扮演的最主要效果是消除精神緊張。其魅力是變成並非現在自己的其他角色。

 

      在心理學的世界裏,這被稱為「人格面具(persona)」,人們都帶著各種「人格面具」,也就是假面具,參與社會生活。

 

      在職場上必須扮演「有幹勁的角色」,在學校裏要扮演「熱愛學習的好孩子」。越是成為成年人,越會被「成年人應該這樣做」、「作為社會人(成人)應該這樣表現」等常識所束縛。

 

      換言之,必須成為周圍人期待的角色。

 

      持續扮演這種角色往往導致精神壓力和精神緊張。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如果感到自己承擔的責任成為沉重負擔,當然希望從中解脫。

 

      角色扮演就是從「日常」逃往「非日常」的手段。

 

    同時,角色扮演還能不斷滿足變身的願望。

 

      小時候憧憬的角色、和在相距遙遠的地方生活著的「變為成年人的自己」同時存在。人們在産生「生活不應該這樣」等迷惑的情況下,如果完全變為自己憧憬的角色,將有助於消除精神緊張。

 

    希望使角色的內心和自己同化這一心理還將化解每天不斷積累的自卑感。

 

    此外,角色扮演還具有激活表現力的因素。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11
具有一般參考性
 
0
不具有參考價值
 
1
投票總數: 12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