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辛吉: (為了終結30年的戰爭,德國與法國和瑞典之間簽訂的)《威斯特伐利亞和平條約》在400年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由於長期持續的宗教戰爭導致眾多人員傷亡,當時的領導人們決定將宗教問題與政治問題剝離開來。
結果,通過手續構築了各國能夠參加的國際系統。一個國家的意見不一定要所有國家同意。當然出現什麼行動的話,將依照國際法處理。我認為這些原則對於任何國際系統都有益。
記者:對於中國和俄羅斯的存在感出現增強的21世紀的國際系統來説也一樣嗎?
季辛吉:是的,關於什麼將成為規則必須獲得各國同意,這裡的規則或許是指「單純的邊境」可以變化的想法。另外,必須通過各國間的談判來修改規則。
從戰後歐洲的復興來看,經常成為問題的是「難道不是所有的國境都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嗎?」。之後,《赫爾辛基宣言》指出規則可以通過達成的共識來改變,這是重要一步。因此,眾多規則統治著各國間的關係這一概念至今仍十分重要。
亨利·季辛吉(Henry A. Kissinger):
在尼克森和福特政權擔任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和國務卿等職務。1971年秘密訪問當時與美國斷交的中國。與周恩來總理等人舉行會談,之後尼克森總統閃電訪華,促使中美外交關係得到緩和。
2007年與前國防部長威廉•佩里和前國務卿喬治·舒爾茲等人共同發表倡導實現「無核世界」的論文。還向歐巴馬總統進言,引起了熱議。在近期的著作《國際秩序》(日本經濟新聞出版社出版)中圍繞新的世界秩序展開討論,主張效倣在17世界的歐洲締結的《威斯特伐利亞和平條約》。現年93歲。
記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春原剛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