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觀點 > 托克集團專家談中國經濟與國際商品市場

托克集團專家談中國經濟與國際商品市場

2024/02/05

PRINT

年度盤點展望

 

       薩德·拉希姆:在原材料冶煉等電池供應鏈的中間環節,中國掌控了近90%。如果西方國家完全轉向純電動汽車和可再生能源,那麼就要依賴中國。如果想自己製造,就西方國家的經濟而言成本可能會比較高。

 

       記者: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正在對大宗商品市場産生哪些影響?

 

       薩德·拉希姆:俄羅斯和中東的兩場爭端並沒有導致實際的資源供應減少。俄羅斯進攻烏克蘭之初,市場擔憂歐美的制裁或俄羅斯自主削減會導致供應量減少,但實際上並未出現這種情況。中東局勢同樣沒有對産量造成直接影響。兩場爭端下引發問題的都是海上運輸和物流。

 

       歐美制裁的目的是改變俄羅斯石油的流向,而不是減少供應。俄羅斯的石油在俄烏衝突之前只需3天就能到達歐洲,而現在到達中國和印度則需要45天。

 

       記者:運輸網的混亂是否會推高商品價格?

 

       薩德·拉希姆:運輸時間越短越好。時間越長越難控制,越會推高成本。目前,由於地緣政治情況和氣候變化導致的缺水等影響,各種商品不得不長途運輸,導致市場發生混亂。

 

       記者:銅等礦物的需求被認為會隨著去碳化而大幅增長,供應能否滿足需求?

 

       薩德·拉希姆:重要礦産的礦山投資嚴重不足。這是因為監管機構審批的門檻很高,啟動新的開發計劃需要更長的時間。我們稱之為“30·40·50問題”,指的是目前的平均開發規模比過去10年縮小了30%,成本提高了40%,時間延長了50%

 

       我們的需求預測與(通過開發計劃)保證的銅供應之間的差距約為600萬噸。如果換算成石油市場,達到每天2000萬桶,相當於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的石油消失。這一缺口很難提早彌補,需要將引進新技術和擴大資源回收利用等結合起來。

 

       記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浜美佐、雪梨 今橋瑠璃華

   

薩德·拉希姆(Saad Rahim

       作為總部設在瑞士的大型資源貿易商托克集團的首席經濟學家,廣泛負責國際商品市場和宏觀經濟等的預測。曾擔任大型石油和天然氣公司英國天然氣集團(BG Group,現為英國殼牌)的首席經濟學家、美國雪佛龍的副首席經濟學家等。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6
具有一般參考性
 
0
不具有參考價值
 
1
投票總數: 113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併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併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