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純電動車産業競爭力或發生逆轉
2018/01/16
純電動汽車(EV)的開發競爭不僅限於左右續航里程的蓄電池,還向作為動力源的驅動馬達擴大。加速推進研發的是提出汽車強國戰略的中國。雖然目前混合動力車(HV)技術實力突出的日本處於有利局面,不過日本的大學等基礎研究趨於弱化。不少觀點認為未來在純電動車産業的競爭力方面中國將超越日本。
將電氣變成動力的馬達在大約200年前出現。馬達通常被視為已完成開發的技術,不過了解馬達技術的東京工業大學的教授千葉明表示:「純電動汽車用馬達需要新技術」。汽車的驅動性能由馬達轉速和扭矩決定。電動汽車馬達在低速行駛時需要高扭矩,高速行駛時需要高轉速。
預計今後純電動車將迅速普及。最核心的競爭技術被認為是蓄電池,不過預計馬達也將成為決定未來純電動汽車附加值的核心零部件之一。由誰來開發馬達這一商業模式也將以新的形式構築。在該領域有可能發揮主導作用的是中國。
混合動力車和初期的純電動車由各車企自主開發和量産。今後來自車企外部的零部件採購將出現增加,此外通過與變速器等其他零部件一體化的模組提高性能的潮流也出現擴大。自己研發無法確保競爭力,德國零部件巨頭博世宣佈將馬達的生産企業出售給中國的零部件廠商。
中國加速汽車馬達的研發是在2012年發佈《節能與新能源車産業發展規劃》之後。瞄準純電動車、混合動力車和燃料電池車(FCV)提出了蓄電池、馬達和電氣控制系統的開發目標。
實際上,中國的研發十分活躍。研究論文數量就如實反映出這一點。2017年5月在美國邁阿密召開的國際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電氣裝置和驅動裝置相關的國際會議上,千葉明教授擔任論文審查組成員,來自中國的論文數量令其震驚。在最初的截止日期內提交的約300篇論文中,中國的大學和企業的論文數量佔4成。
純電動汽車馬達的論文中,對主要零部件線圈和磁鐵等進行改良,力爭實現小型化、輕量化和高效化的研究成果琳瑯滿目。中國最終的論文數量與會議舉辦國美國不相上下,遠遠超過日本。
2017年10月在美國俄亥俄州召開的IEEE馬達相關國際學會也是一樣。在發表論文的約4千名研究人員中,中美兩國各佔4分之1,而來自日本的研究人員還不到10%。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