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向電動車轉向初見成效
2019/04/22
續航距離和製造成本成為課題的純電動汽車(EV)在中國站在了全面普及的岔路口。在4月16日開幕的上海國際車展上,德國福斯(大眾)和豐田發佈了純電動汽車的主搭車型。中國希望培育新的産業,尋求在國家主導下推動純電動汽車的普及。而在企業眼中,中國是瞄準世界市場、檢驗純電動汽車技術創新的巨大試驗場。在存在「官方主導市場」這種批評聲的中國,新一代汽車的主導權之爭將日趨激烈。
![]() |
德國福斯旗下的奧迪公開的純電動自動駕駛車的概念車(上海) |
「對於大眾的純電動汽車戰略來説,中國將發揮重要作用」,在中國市場位居銷售份額首位的大眾在上海國際車展上宣佈,僅2019年就將一口氣投放14款新能源汽車。大眾集團首席執行官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期待在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獲得與汽油車相同的18%的首位份額。
在中國居第2位的美國通用汽車(GM)以主力品牌「別克(BUICK)」推出了首款純電動汽車。豐田也將於2020年在世界範圍內率先在中國投放2款純電動汽車。2款均為受年輕人歡迎的SUV,將首次在中國推出自主品牌的純電動汽車。
為何世界大型汽車廠商聯袂轉向中國的純電動汽車市場呢?
![]() |
中國政府自2010年起推出對純電動汽車的銷售補貼制度,在北京,2018年純電動汽車價格的最多6成可以使用補貼。2018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銷量達到125萬輛,是日本的25倍。中國已成長為佔世界整體銷量一半的世界最大市場。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