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37%進口汽車零部件靠中國,受疫情影響大
2020/02/12
零部件供應鏈恢復正常也需要時間,陸續出現一些企業考慮採用替代生産等。
汽車內裝零部件廠商壽屋FRONTE從中國採購座椅等使用的布料。雖然可以確保3月上旬之前的庫存量,但該公司表示「為防止事態走向長期化,已經開始確認日本是否有可以替代的生産設備」。零部件廠商偉福(F.tech)決定在菲律賓替代生産原來由武漢工廠製造的制動踏板。
「可能需要改為臨時從其他企業採購」,説這句話的是和本田業務往來較為頻繁的昭和(SHOWA)。該公司在中國生産輔助車門等開關的氣彈簧,還向日本進口,不過在其他地區沒有相關生産設備。豐田系零部件廠商中央發條為日本供應門鎖線纜等,「也有一些零部件無法立即替代生産」。
![]() |
日本的汽車零部件廠商從2000年代開始持續推進「中國+1(China plus one)」戰略,將採購來源分散到東南亞等地。大型座椅製造商日本TSTech透露,「已從人工費較低的孟加拉增加採購車的座椅內襯,對中國的依賴較小」。
不過,近幾年中國的技術實力不斷提高,引擎等「因難度較高而一直主要在日本生産的零部件也開始不斷向中國轉移生産」(伊藤忠總研主任研究員深尾三四郎)。因為引擎是汽車的核心部件,即便少量,但一旦供應受阻,也容易給日本國內的生産帶來影響。
五十鈴汽車採購的引擎周邊零部件——渦輪增壓器有一部分是在武漢生産。該公司董事南真介透露,「計劃在武漢以外的其他地區採購」。據悉因為還有其他零部件也是從中國採購,所以將確認庫存,慎重考慮轉移生産等的必要性。南真介還表示,供應鏈混亂等「如果走向長期化,還可能給(日本國內的生産)帶來影響」。
中國政府鼓勵新一代汽車推進國産化,電動化不可或缺的零部件的生産基地正在不斷向中國聚集。在車載電池方面,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CATL)等2家企業擁有全球2成多份額,豐田等日本企業也在推進合作。中國的動向給日本汽車生産帶來影響的格局估計會進一步加強。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山本夏樹、為廣剛、北爪匡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