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産業聚焦 > 環境/能源 > 中國拒收後,日美歐廢塑膠「流浪地球」

中國拒收後,日美歐廢塑膠「流浪地球」

2019/04/04

PRINT

         

  歐美也面臨同樣的情況。廢塑膠出口基地——洛杉磯郊區長灘港的出口量與3年前相比減少到6分之1。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再利用工廠雖然也開始進行增産投資,但因虧損而導致再利用設施關閉或停止回收服務的情況不斷增加。此外,出口量達到回收量60%的英國對處理能力不足的危機感也在加大。

   

  迅猛上漲的處理成本

    

  滯留在日本國內的廢塑膠成為了垃圾排放企業的成本負擔。日本國內的再利用體制不健全越來越令人擔憂。

   

馬來西亞非法再處理設施外堆積成山的塑膠垃圾(Reuters)

     

  一家業務範圍遍佈東京圈的工業廢棄物處理企業的董事感嘆道,「一年時間漲價2~3次。這種情況從沒遇到過」。該公司從企業手中收取委託費,接收廢塑膠,經過清洗、粉碎等中間處理環節後運往焚燒設施和再生工廠。目前難以解決的是支付給焚燒設施的委託費。

         

  這名董事表示,中國禁止進口廢塑膠之前,每公斤垃圾的委託費為25日元左右。如今部分上漲到了40日元左右,「還有的地方要價50日元。(焚燒設施)看到工業廢棄物處理企業找不到能接收垃圾的地方,便乘機提價」。

      

  之前廢塑膠大量出口中國時,中間商會主動前來購買。但這個渠道已經越來越窄,委託焚燒的成本加大。該公司預計2019年度會轉為虧損。這名董事表示,「已經到了極限。不得不把成本轉嫁給垃圾排放企業」。

   

  中間商也十分苦惱。在中國擁有一些渠道的東京一家貿易公司的社長最近把出差地點轉到了東南亞各國。其表示,「從前什麼都不用考慮,只要運往中國就好。現在需要仔細劃分出口國,很費精力」。運往比中國遠的地方,運輸成本也會增加。

     

  中國企業也開始進駐日本市場

      

  在廢塑膠流通的所有階段,成本都在增加。如果增加日本國內的焚燒設施,日本國內的處理能力就會提高,但經營者的投資意願卻並不高。一名在東京擁有焚燒設施的經營者解釋説,「中國和亞洲可能重新允許進口。不能盲目增加焚燒設施」。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21
具有一般參考性
 
2
不具有參考價值
 
5
投票總數: 28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